,延长了清朝的生命。根据当时人们
对国债的根本xìng否定的态度,借外债当然更无法接受,但那总比让中国成为殖民地好。——
我们一会儿再回到此话题。
虽然中国到19世纪末还没建立国债市场,日本却已走在前面。据朱荫贵先生考证 ,在
1870至1880年期间,日本政府发行的内外公债总额即达2.4亿日元,这些公债用来赎回大
名和武士的封建权利、替大名偿还新旧债务,但更重要的是用于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和建筑
港口及道路所用,类似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政府公债的用途。此外,1868年4月,明治政
府以“振兴产业,发展贸易”的名义发行了4800万元太政官纸币,1869年9月再发行750
万民部省纸币,还有1871年10月发行的680万大藏省兑换券。我们看到,明治维新时期日
本敢于利用公债支持发展,而同期清廷还忙于往国库存银子。结果,到甲午战争时,两国的
国力已大相径庭。
甲午战争失败后,社会方方面面的危机感大升,将“强国”运动推向高潮。中国的第一
个现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创建,之后银行业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国内债
券市场的真正发展起始于民国初期的1914年左右。由于北京政府在一战期间难以举借新的
外债,便转向国内发行公债。1912~1926年间,政府共发公债27种,共6.12亿元 。经过
此后的进一步发展,到1949年,公债市场已具备相当规模。虽然在50年代后期基本停止了
国内债券市场,但在1982年之后又陆续得到恢复。借助于1949年前银行、股票市场以及债
券市场的发展经验,这种恢复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工作进行得较快。由于现代银行金融机构的
网络已遍及全国,使中国在过去20几年的公债融资能力不断提高。
第43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0)
现在中国的国债期限最高为30年,这种期限已为中国经济渡过像亚洲金融危机、每年
财政赤字这样的挑战提供了方便,使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有能力缓解财政危机,
减少改朝换代的压力。
什么情况下靠公债更增强国力?
前面讲了这么多,我们可能还是不清楚为什么现在的中国、美国还有当年的西欧、日本
靠债务发展得越来越强盛,而朝代时期的中国、印度、土耳其还有当年的中东、非洲国家尽
量往国库存钱,反而是越存越穷?之所以两种国策带来两种不同结局,部分原因在于把金银
存到国库之后,实际上是把本来有资本属xìng、能进一步生钱的这种金银钱变成了死财富,扼
杀了其本来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流通能力,使这些金银变成了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不是资本。
自然,我们这里不是说无论如何都应该借最多的债、无谓地制造赤字。更不是说无论政
府怎样花钱,无论政府的预算过程是否受到民主监督,靠赤字支持政府开支都比存国库更好。
一些基本的权力监督与制衡是必要条件。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国家看成一个公司,从公司财务的角度来看待国家理财问题。
首先,如果国家借债的利息高于国家投资或开支的项目所能带来的回报率,比如国债利率是
20%而国家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只有2%,这里国债利率是成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