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泣诉大典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少仁人”和“不仁人”的不仁之事集中揭发出来,以便让人警醒,吸引教训c教育后人。在祠堂正式的泣诉公事开始以前,出于儒教的演戏天赋,事先都要在大户人家的院子里进行排演。由仁义社和合格的族长出面,先让每一个人都讲出不仁和少仁带来的危害,并讲述自己身上所发生的精彩动人的仁义故事。然后从中挑中一批精彩的故事和会讲故事的人,在祠堂聚集议事的时候站出来,像演戏似地讲述不仁之人的不仁故事,然后让不仁故事的主角站到前面,接受训斥。由于训斥容易带来更厉害的训斥,更厉害的训斥又容易带来激动的情绪,激动的情绪又会带来更激动的情绪,情绪与情绪之间又会互相感染c提高,到后来,场面就会像一场真正的大戏:泣诉公事的活跃者一个接一个的跑到台上控诉不仁。他们怒目圆睁c义愤填膺c声嘶力竭,控诉到伤心处,有的痛哭呼号,对故事主角义愤填膺c手撕嘴咬c拳打脚踢。到这个时候,仁义社就会有人照儒都督事先写好的话语高呼:“消灭不仁人!”“用仁议统一天下!”“孔夫子万岁!”“皇帝万岁!”“司马太傅万岁!”“儒教七要运动万岁!”“消灭吴国!消灭蜀国!”。这些话语中,诸如“消灭吴国!消灭蜀国!”这样的呼喊话语,是司马太傅亲自加上去的,其中的深意连儒都督都一时难以索解。

    下面的消息随时都由驿站快马送报京城。在诸多的消息中,司马懿对“万岁”一词最感兴趣,作为一个熟谙儒家经典的儒学传人,他知道《诗经》中就有“寿考万年”“君子万年”“天子万年”“万寿无疆”等颂诗,战国文献中见者更多,当时皆为人们常用祝福语。“这个词真是响亮啊,也许。”司马懿对两个儿子说,“此词以后可以作为皇帝和太傅两人的专用语也未可知。”

    泣诉公事有效地调动了天下百姓参与儒教七要大公事的心愿,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事实上,人们关心的是第二项公事:挖不仁财。

    这是司马家为了让所有人明白“天下权财应归仁义者”的道理而发起的大公事。对于儒教最正统的传人c可称儒教大主持的司马懿来说,孔子所说的“君子义以为上”是十分重要的;况且孟子也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行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教先师荀子还提出在仁义和利益之间冲突的时候,必须以义制利,使每一个人都向着善去做,国家和社会才能谐和稳定,这才是每一个人的大利所在。义是利的父母,利对义应该像孝子对父母。所以,作为一个将来的儒教之国,当性命和道义发生冲突c不可兼得的时候,就必须舍弃性命而保存道义,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则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此,司马昭赋诗道:“生命诚可贵,黄金价更高,若为仁义故,两者皆可抛。”司马懿在此诗后面又添两句:“义是利父母,万事先为孝!”

    “挖不仁财”就是把揭露出来的不仁之人家里的金银珠宝从地底下挖出来,供仁义社和儒都督享用。但不仁人岂肯说出不仁财埋藏的处所呢?所以,就要发起这个公事。此公事的类目包括:私设公堂c刑讯逼供c挖掘财宝c众人私分四种。他们先把不仁之人戴上高帽子c胸前挂上写着“不仁之人”的牌子,然后就用铁链在他们的鼻子上穿进去,像牛一样拉着游街,让街上的人向他们吐唾沫c扔垃圾,游完两圈后再拉回祠堂审讯逼问。刑讯逼供的方法很多,有“烙铁烙”,就是把烙铁在火盆里烧红,往不仁之人身上烙,让他身体滋滋地冒烟;如果这人是女的,就剥光她们的衣裳,在女人的紧要处烫上男人的紧要物事;有“刺手指”,摁住不仁之人,把尖针尖锥子从手指甲缝里刺入,一直刺到手掌;有“鸭子凫水”,就是把不仁之人两脚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