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以拉拢,但可不轻信。”

    谭嗣同不满道:“这不可,那不可,如何变法救国?你们怕笼络不了袁世凯,我去天津找袁世凯。如果袁世凯真的只知道私恩不知道国家富强。就拿我人头去见荣禄好了,绝对事不涉各位!”

    杨锐连忙安抚道:“复生兄莫恼,莫恼,我们这不是在商榷,可不是认为你的说法不对。”

    康有为也在一旁安抚道:“复生,如此急躁,如何能够成就大事?”

    康有为维新派的领袖人物,谭嗣同虽然还心有不平,但见康有为开口安抚后,还是闷声坐回去原来的座位上。

    杨锐知道谭嗣同一时半刻心情怕是不多好的,也不问谭嗣同了。

    杨锐扭头转而对康有为问道:“南海先生可有什么妙计?”

    康有为露出一抹笑意道:“妙计谈不上,法子倒有一条。”

    听得这话,谭嗣同也顾不上生闷气了,连忙和杨锐一同目视康有为。

    康有为矜持的拿起茶盏抿了一口清茶,说道:“叔峤(杨锐字)可听闻过中华民主国大总统宋哲公。”

    杨锐哑然一笑,道:“岂可不知?近日此君可谓扬名国内外,据闻其乘坐军舰停泊于香港添加煤炭时,香港近七万百姓蜂拥港口,只为观望其一眼。回到台北时,宣布建立吕宋省,更是举国哗然,无数商贩、百姓、学生涌上街头游行庆祝。”

    说到这里,杨锐不由叹了一口气:“可惜不是大清之臣。”

    谭嗣同在一旁,冷不丁的冷笑一声说道:“如果在大清,哪里能够做下如此一番开疆扩土、扬威海外的壮举?兵马刚刚集结,就会被洋人吓跑了的老妖婆勒令解散,说不得统帅还会革职查办,最后落得一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康有为道:“宋公一直有归化大清之心。当初改台湾民主国国号为中华民主国,不就是为了让台湾百姓牢记,台湾非一国,永远属于中华吗?而且宋公和慈禧并无瓜葛,又忠心国事,岂不是可以引为强援?”

    杨锐面露担忧之色,措辞半响道:“中华民主国确实可以引为强援,只是怕会发生汉末董仲颖祸乱朝政一事。”

    董仲颖就是指董卓,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爆发党争,双方最后大打出手。外戚一派引董卓带兵入国都洛阳,引为强援。不想董卓反客为主,废汉少帝,立汉少帝弟陈留王为皇帝,即为后来的汉献帝,从此汉室威望大跌,群雄逐鹿,也有了历史上闻名的三国。

    康有为辩驳道:“宋公可不是董仲颖,其为国之心拳拳,一心为了振奋中华。君不见宋公去年对西班牙宣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菲律宾华人伸张吗?再说中华民主国兵才多少,不过区区三万人,即使其真的敢行董仲颖之事,难不成举国之力无人能平?”

    杨锐心头一动,说道:“南海先生接触过台湾人?”

    康有为登时感觉心头一慌,但沉默半响后,还是咬牙承认道:“没有错!但我此举全然是为了陛下着想。”

    杨锐目视康有为半响后,开口说道:“南海先生忠心陛下,忠心大清,我岂会对此有所怀疑呢?只是联络中华民主国一事事关重大,此事莫不如让我来接触一二,也好就此事和陛下商榷。”

    康有为虽然自诩维新派的领袖,麾下更有梁启超、林旭等维新派中重要人物为弟子,但他实际权力其实不大,官职仅仅是总理衙门章京,职务是参赞总理衙门的事物,说白了就是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而且由于慈禧的阻挠,现在康有为已经被下旨不能够入宫觐见光绪帝。为此杨锐才说他好和光绪帝商榷中华民主国一事,皆因哪怕康有为现在有什么言语想传达给光绪帝,也得靠杨锐带进宫。

    康有为对此很是懊恼,但见杨锐夺权,他也没有办法,只好说道:“宋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