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冯三槐基本也不动手打铁了,他带了许多徒弟,有汉人也有蒙古人,打铁大多是蒙古人居多,学门手艺对于蒙古人来说比之学习文化更加实用!天生我才必有用,古人诚不我欺。没有好的头脑就有健康的体魄,人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地方,也有必然能够胜任的工作,后世人们总说没有好工作,生活不好,活不下去城市生活压力大,没钱。其实,钱到处都是只是看你想不想挣能不能挣,埋怨是无用功,只有适应才是王道,富了富活,穷了穷过。
沿路走来,还有许多像冯记铁匠铺的商铺。汉人对蒙古人的影响现在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这种文化的大交融对未来合赤惕部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当年文成公主入藏的深远影响。
快到中午了,布尔罕肚子有些饿了。蒙古人吃饭没有固定的时间,虽然受到汉人的影响,一天基本上是三顿饭,可是也保留着原来的习惯,只要是饿了就会造饭,另亲朋来了也会端上丰盛的饭食以贡享用。布尔罕还是十分欣赏这种习俗,保留了原生态的习惯也突出了蒙古人的热情豪迈奔放的“乡土”气息。快到自家蒙古包了,布尔罕看到阿妈正在椿奶,一股酸楚用上鼻尖。阿妈汉名叫杨彩妮曾经也是明廷大户人家的小姐,后来因为是犯官家属被卖到教坊司几经转折被宁夏镇一位将军得到送给了当时的的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汉人女子的柔弱不是和鄂尔勒克因喜欢的类型正逢父亲阿勒特和其侄子脱朵打了胜仗立了大功。在赏赐的过程中二人都看重了祸水级的母亲,最后两人对峙,和鄂尔勒克因因为要拉拢合赤惕部所以把母亲赐给了父亲阿勒特,也正因为如此,和鄂尔勒克因的侄子脱朵才与父亲一直做对。曾经的大户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今也什么都会做,割草、剪羊毛、纺线、制衣塞外的生活再加上生育了三个孩子也没有给阿妈带来太多的变化只是皮肤不似中原女人那般温润。
椿完**的阿妈又指挥着健妇纺毛线。合赤惕部现在几乎人人都有毛料衣服穿,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小马驹都能套上两件毛料用于保暖。妇女们把春天剪下的羊毛纺成毛线,再织成毛料做衣服。做成的成衣,保暖坚牢耐穿,长时间内不变形,因无极光而格外显得庄重,质地滑爽,外观高雅、挺括,触感丰满,风格经典,光泽自然柔和。曾经合赤惕部的毛料、马奶酒、盐巴并称三大宗,是往来西域和阿拉善部维族商人的首选。
一路走来布尔罕发觉,现在的合赤惕部似乎一切的荣耀都是围绕着汉人展开的。合赤惕部拥有其它部族无可匹敌的武器装备,在历次大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朴实坚固的铠甲,保护合赤惕部子弟不受伤害;锋利幽蓝的马刀,让合赤惕部士兵从容破开敌人的甲胄;精巧霸道的弩炮,保卫合赤惕部不被侵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得益于如冯记这样技艺超绝的匠人,他们为合赤惿部倾注心血。
都说合赤惕部富庶,烈性马奶酒、毛料、盐巴是合赤惕部富庶的根本。可是有谁知道其中包涵的故事?以前合赤惕人饮用的马奶酒和现世的啤酒差不多,度数低。自从经过汉人的改良,采用多重蒸馏之法,这马奶酒就像是有了生命一般,一喝下肚,一股暖流回荡在血液中。这样神奇的饮品怎么能不让常年忍受寒冬折磨得蒙古人追捧?自然也就成为合赤惕部输出商品中的精贵之物,为合赤惕人带来丰厚回报。
再说羊毛尼。以前蒙古人利用羊毛最多的是编织绳索,擀制毛毡,这样的利用实在是低下,也是最原始的利用方法了。随着汉人逐渐融入到合赤惕部的生活之后,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释放。羊毛这种在合赤惕部再平常不过的东西,经过他们的经心梳理居然变幻了身份。它不再是那样粗糙扎人,而是变得柔润丰满。再经过精巧纺织,就制成了如今的羊毛尼,就像棉布一般便于塑形,却又显得更加高贵。这样的特性深得波斯商人的喜爱,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