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笔下文学 』,。

    会议室陷入寂静。

    政衡听着大明朝的黑历史,脸上无悲无喜,他淡淡的问道:“红娘子也想做一做海上的俺答汗,打到京师的城墙下,逼迫大明皇帝陛下签订城下之盟,通海嘛?”

    红娘子脸色一紧,她苦笑了一声,郑重地回道:“是!”她知道伊达政衡是很不像倭人的倭人,清楚哄骗不了他的,而且,想要借兵,这个问题迟早要面对。若是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要靠着施舍与他人的帮助才能够做到的话,那么,相对的也要受制于人,就算最终成功了,也会成为对方的傀儡,任由对方摆布,这是她难以容忍的。倒不如将心扉打开,坦然面对一切压力与攻讦。

    政衡轻轻一叹,又问道:“你对当前大明东南沿海的局势又何看法?”东南沿海所谓的倭患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不过是大明朝严禁通海,导致官民之间的矛盾激化。

    红娘子开口说道:“东南总督胡宗宪自杀。”红娘子仅仅说了一个人,说了一件事,使得政衡陷入了沉默,他不曾想到蝴蝶效应之下胡宗宪提前数年便自我了断。

    胡宗宪身为东南最大的文官,直面东南倭寇之乱,小节上没有节操,但是在大节上无愧,取得的成绩是斐然的,诱杀了徐海等激进派,安抚了汪直等人。汪直被人当做功绩拿下,胡宗宪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了拯救万民,平息倭乱不得不再度背弃了盟约,上奏处死汪直。他一面上报朝廷,一面做好了围捕汪直余孽的准备。

    局势骤变,汪直余孽做大,肆意掳掠东南沿海,扫平了闽浙一带的卫所军,数十城镇沦陷。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倒严党立刻扑杀了上来,弹劾胡宗宪的奏疏络绎不绝的送入京师。

    内忧外患的明王朝却还在严党和倒严党之间的争斗中耗尽心血,此刻的明廷中的党争主要就是由严党和倒严党构成,这倒严党按地域书院等分又分为数个派别。

    东南沿海大乱,严嵩c严世蕃父子牵扯“海商”颇多,弹劾胡宗宪不过是开胃菜,真正要牵连的是严党骨干赵文华,通过赵文华再牵连到严嵩c严世蕃父子等人。

    胡宗宪被作为罪魁祸首被打入大牢,他用自杀的方式在牢中结束了自己悲壮的生命,临死之前写下了人生最后时刻的忿怒和不平:“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他之所以会自杀,其实是严党需要有人背黑锅,胡宗宪身为总督东南的最高官员,他不负责谁来负责。明廷中不乏智者,不过在党争面前脑袋发昏,浑浑噩噩中早已经忘却了东南沿海的混乱。

    胡宗宪可以说是东南抗倭第一人,他的死代表着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失败,虽然对于政衡的冲击是蛮大的,不过却无法说服政衡做出借兵这样的有损利益的事情来。

    政衡没有当场答应下来,这种高级别的见面其实很少涉及具体问题,大家谈论的都是理念性的问题。政衡从家国出发他无法确定是否支持红娘子的一意孤行,支持红娘子支持到什么程度才符合最大的利益。

    红娘子其实早已经有了她的判断,政衡亲自出来敲定之后,她也知道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再扭转。不过红娘子从政衡的话语中听到了意思的松动,利益上还无法心动罢了。

    对于借兵这等大事,谨慎试探,红娘子不仅没有生气,反倒是相当理解的。就算是红娘子自己,有人跑到她的面前要借兵,恐怕她会立即挥刀将对方砍死,来作为自己不满的情绪。

    红娘子突然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道:“将军大人,首先恭喜您上洛成功,我等提出借兵的提议实在是有点儿匪夷所思,不过大人或许有点儿误会,我等要借的并非大人麾下的兵马,而是抵抗大人失败的俘虏。”

    红娘子退而求其次,她明白伊达家要保持强大,他的基础就是武士集团,今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