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小姐和大少爷歇下了。”

    傅庭筠点了点头,进了内室。

    一阵兵慌马乱之后,她于寅时顺利地诞下一子,重六斤六两。

    赵凌大喜,给次子取名为“昀”。

    不过,等他的信送到京都的时候,昀哥儿已经过了满月礼。

    三堂姐正抱着昀哥儿在屋子里走,听说赵凌给孩子取了名字,她笑着对正呼呼大睡的昀哥儿笑道:“初一听见没有,你爹爹给你取名字了。从今天起,你就叫赵昀了。”然后问起赵凌来:“那边的仗打得如何了?”

    昀哥儿是五月初一生的,傅庭筠就给他取了个rǔ名叫初一。

    “说那些苗人叛乱,实因苛捐杂税太重。”她将赵凌的信仔细地原样叠好,放在旁边的大红描金匣子里,“他只杀魁首,安抚众人,又奏请了皇上,重新制定税赋并在各县衙立碑为证,自进入五月,他所到之苗蛮闻之而投,最多不过两、三个月,苗乱就可平定。”

    三堂姐不由扶掌:“阿弥陀佛,这就好,这就好!”

    傅庭筠笑道:“还是皇恩浩dàng——若不是皇上同意了重新制定税赋,哪能这么快就平定了苗乱。”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九妹夫的运程。”三堂姐笑道,“要不然那苗人作乱这么多年,怎么九妹夫一去就平定了呢?”

    傅庭筠倒希望赵凌总有这样的运程才好。随后想起三姐夫来就问起三姐夫起得的事:“还没有什么消息吗?”

    三堂姐笑道:“几个偏远小县的县令都已定了人都察院御史和通政司的经历还空着,何况吏部左给事中?你姐夫说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让我们不要着急。”

    自从傅庭筠生了昀哥儿,三堂姐几乎早出晚归每天都泡在史家胡同。一来是觉得傅庭筠这边没个长辈,她是做姐姐的,傅庭筠又是需要静养的时候,她理应来照顾照顾。二来心中也很是愧疚。总觉得若不是为了她们家的事,傅庭筠不至于提前两、三天就发作了。

    三姐夫的事自从那天就没有了下文,他们夫妻都很是着急。可傅庭筠在月子里,先生那里也去过了,他们该做的都做了,三姐夫反而怕傅庭筠担心急坏了身子,反复地叮嘱三堂姐:“若是九妹妹问起来,你就跟她说,有我和七妹夫盯着,让她不要着急。庙堂上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才有了三堂姐这番话。

    傅庭筠却觉得这件事拖得时间太长了。

    她不由蹙眉:“若我是分管吏部之人,这么多盯着,就该快刀斩乱麻才是。拖得时间越长,知道吏部左给事中缺的人就越多,来走门子的人就越多。位置只有一个,答应了你就得罪了他。不如早点决定下来,一句‘你来说迟’了就能推个干干净净……”她说着,肃然道,“不行,还得再去趟潭柘寺才好。”

    “不行!”三堂姐毅然拒绝,“你给我好生歇着。你若是着急,等会你姐夫过来,你亲自问问他就是了,万万不可能再车马劳累了。这可是六月,坐着都是一身的汗,何况你才刚出月子。”说到最后,语气中已隐隐带着几分哀求。

    傅庭筠汗颜。

    三堂姐找了把羽扇给她扇风。

    珍珠走进来禀道:“太太,三姨老爷过来了。”

    傅庭筠就朝三堂姐望去。

    三堂姐只得道:“那请三姨老爷到内院的厅堂说话吧!”

    珍珠朝傅庭筠望去·见她点了头,这才笑着退了下去,把三姐夫请到了厅堂。

    三个人分主次会下,刚上了茶,还没来得及说话,蔻儿进来禀道:“七姨老爷来了。”

    傅庭筠忙吩咐蔻儿将人迎到厅堂来。

    蔻儿应声而去。

    不一会,外面就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三姐夫正想打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