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
华夏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在华夏古代社会,在殷代便有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
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并非后人所认为那般刚直正气、光明磊落、至仁、至善、至德等绝对正面形象。
春秋时代乃华夏文化之轴心时代,原初儒学应运而生。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乃儒家之道统。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乃儒家之正统。设坛授徒,有教无类乃儒家之学统。
孔子、孟子、荀子于原初儒学之发展各有建树,世称儒学三圣人。
后来出现三教九流之说,“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直到如今,儒,以通俗易懂的理解,便是“知识”的代表,地位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主张礼、仁、善的人道精神和礼制精神。
最后,儒家尊崇的最高信条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面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归为修身,不去细说,否则太复杂,很难直白体现,后四个刚好对应四大境界,呈阶梯之势)
*
大楚天异元年,新皇登基,改年号为天异,大赦天下,海选儒生协助治国,闻者趋之。
另,大楚自古受天庇佑,治国有道,加上国土最广,有天朝之称,一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举国祥和,四处一片安居乐业、繁荣昌盛、阖家欢乐之相。
晋元山脉,位于大楚天朝东南部,方圆连绵数万里之广,乃大楚天朝与南部蛮荒的重要缓冲带!东边多森林平地,其中不乏原始森林,偏僻荒野,唯有蛮子刁民、上古遗族或落魄望族等组成的无数小村庄生活各处;西边多山峰野谷,其中不乏连绵不绝,高耸入云的山峰,山间终年云雾缭绕,各种猛兽凶禽层出不穷,更有无数神话传话流传至今,给晋元山脉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房屋错落,鸡鸭相和,犬牛相戏,炊烟袅袅,祥和安定之像嫣然可见。
这里是大楚天朝东南部晋安郡,晋元山脉东面的一个偏僻山村。
此时,一个手持线装古籍的少年正安坐村外山坡,摇头晃脑地高声朗读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不学礼,无以立。”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朗朗声音宛若高山流水,回荡清新偏僻的山林,应和着山下安定祥和的山村氛围。
“哎……”
手中书本翻到最后一页,少年重重叹了口气,静静地坐在山石上,愣愣仰望苍穹发呆……
苍穹还是那个苍穹,并没什么变化,一样的蓝天白云,并无什么白天双日,晚上血月的情景。只是这个世界的苍穹比地球世界的蓝,比地球世界的清……
现在的自己,叫谢影,就因为一本未知材质打造的古董书籍,灵魂附体到一个“食不过两顿,寐不足二时”的勤奋而孱弱书生身上。
是幸运,也是不幸。
幸运的是,灵魂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