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常霄可不知道这些事,一直在张罗娶亲,陈洪仁也真是翻脸无情,竟然不找人知会一声。常霄娶亲的事全镇人都知道了,陈洪仁父女一走,有跟常霄不错的朋友特意跑来报信,常霄根本不信,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眼看就要过门却一走了之。虽然不信,常霄还是跑到师父家看一看,这一看真好似冰水浇头,陈家大门紧锁,铁将军把门。常霄经常出入,身边有钥匙,开门进去一看,空荡荡没有师父和师妹的影子。堂屋桌上有一封信,正是陈洪仁所留,拆开一看,只有寥寥数语:“霄儿,为师到太白山清风观师弟处做客,归期不定,亲事以后再议。家里的事托付给你,房契在我手,不得变卖,西屋漏雨,记得修补。”后面有陈霞的几句话:“常师兄,对不起,爹把我许配林师兄,你就不要等我了,太白山清风观是武林正宗,千万不要来寻我。”看完了信,常霄只觉天旋地转,如果不曾许婚自己不会责怪师父,毕竟自己武功不济,家业微薄。可是如今这一大摊子事如何收场?乡亲朋友送来的贺礼如何处置?明明是洞房花烛,人生的第一乐事,转眼变成了麻烦缠身,无颜面对亲人的窘迫局面。常霄伏在桌上痛哭,苍天为何跟自己开这么大的玩笑,后面这么多事怎么收拾?消息传得飞快,全镇的人都知道陈洪仁父女撇下常霄,另寻高枝。经受打击最大的就是常霄的老母,本来就体弱多病,从大喜变成大悲,急火攻心,昏死过去。有人匆忙来找常霄,常霄失魂落魄的往家赶,见到母亲不省人事连忙请郎中,常母未能说出一句话就撒手人寰。喜事竟然变成丧事,常霄痛哭不止,亲友劝解多时,又请人买棺木,搭灵棚,请僧人超度。手边哪里有这么多钱,常霄知道母亲受苦大半生,丧事不能草率,只好把仅有的五亩田卖掉。原先请的花轿,吹鼓手,做的嫁衣都要花钱,选墓地,置办棺木更是少不了,眼看捉襟见肘,常霄一咬牙,把家里的房子都卖了,好心人劝说,房子卖了今后如何度日?常霄祖辈忠厚传家,从不拖欠别人的钱物,尽心尽力大办丧事。处理完所有的事,常霄好似老了十岁,手里只剩下七两碎银,没有立足之地。

    思前想后,只好先到陈家住下,心里的苦闷无法对外人道。住在陈家更是难受,脑海里时时浮现出师妹陈霞的音容,走到街上,虽然乡亲没有笑话的意思,但常霄总觉得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勉强住了数日,心里琢磨,无论如何也要见师妹一面,家乡是呆不下去了。打定主意,先到母亲墓前祭奠一番,简单的收拾一下行装,带上一口腰刀,一根哨棒,孤零零离开家乡,到太白山寻找师妹陈霞。常霄从未出过远门,也不知道外面人心的诡诈,刚走出两百里就被人把仅有的几两银子骗走了。虽然年轻力壮,却不会找活计,碰不到一个好心人。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到山上寻些野果,勉强充饥。又没学过打猎,吃不到肉,没有盐,身子自然难以支撑,在一个小庙睡觉的时候又被乞丐把腰刀偷走了。这样行路岂能走得快?忍饥挨饿前行,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支撑,无论如何也要当面问一问师妹,为何如此绝情。其实常霄并不知道太白山在何处,方向根本就不对,问人也问不明白,只是四处漂泊。后来发觉河边的码头上经常有装货卸货的活可以糊口,于是就沿着河走,碰到装货卸货的活就能挣几个铜钱,碰到好心的船老大还能在船上睡一宿。多亏幼年练武的时候吃过不少苦,根基稳固,虽然四处漂泊身子还是很健壮。有时船老大邀常霄入伙,但常霄一心要找师妹,不肯留下,就这样东奔西跑,皇天不负苦心人,经历了三年的奔波,终于来到了太白山下。

    这时的常霄比乞丐强不了多少,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随身的哨棒倒是油光发亮,那是长年不离手的缘故。正值冬日,寒风凛冽,常霄忍着严寒登山,走到半山,飘飘扬扬落下雪花,常霄费了多少辛苦才寻到这里,再冷也要上山。雪越下越大,转眼已经是白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