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魏朝的现任皇帝曹彻有很多特征但好大喜功与性格急躁以及不容置疑外加极度不把人命当回事算是其中相当明显的几条。

    而这几条往往会串联着展现出来。

    最常见旳例子就是要求一个浩大的场面和工程然后设立一个最短的时限如果出现延误就宁可堆人命也见不得半点折扣。

    修东都如此建明堂-通天塔-大金柱如此西巡如此之前两次征伐东夷也似乎是如此。

    不过有一说一过年后的这第三次征伐东夷毛人圣人似乎格外注意后方的稳固做了很多细致的安排:

    比如说派出英国公白横秋出镇太原之余在负责后勤前段的汴州大营那里也摆了尚书左丞张世昭这位重量级人物坐镇同时派遣屈突达和郑善叶两位将军分别驻守濮阳与黎阳形成后勤路上的文武分治。

    再比如说在决定让司马长缨、虞常基、张含三位相公随驾的情况下曹林曹皇叔与苏巍、牛宏三位相公本可统揽东都与身后全局……但皇帝依然设置了一位资历很浅但却出身很微妙的东都留守乃是是大宗师张夫子张伯凤的幼子张世本也就是靖安台看板娘张长恭他爹……这还不算又加了兵部尚书段威、新任刑部尚书骨仪、礼部尚书白横津、上柱国钱士英一起构成了一个八人的东都议事机构。

    按照明确发表的圣旨东都军国大事是需要八人决议才能代替之前的南衙令旨进行发布如果事情出现对立无效可以要求汴州大营的张世昭张相公表态。

    最后还比如说朝廷此次东征放弃了柱国、上柱国直接领兵的旧例只以各卫将军直接领兵并先行大面积调整了这些实际领兵的将领职务……其中南衙相公之一的司马长缨就亲自领了左翊卫大将军;

    当朝名将、北地西路总管于叔文被召回加右翊卫大将军;

    左骁骑卫大将军为南阳总管白横元;

    右骁骑卫大将军为张世安;

    右翊卫大将军薛常雄;

    右翊卫大将军韩引弓;

    左屯卫大将军司马化达;

    右屯卫大将军李安远;

    另有左御卫将军辛常雄、右御卫将军张瑾、左武卫将军崔弘昇、右武卫将军赵孝才、左候卫将军何稀、右候卫将军赵光;

    这十四卫加上左右金吾卫正是大魏建立以后将八柱国十二卫大将军四参军制度给扩充后的威力加强版所谓十六卫制度了。

    至于这些将军既有资历老将也有国家名将、大将还有家学渊源的世族名将还有地方宿将甚至还有如赵光这种简拔出来的寒门才能之将。

    按照规矩一旦府兵动员起来就将会按照鹰扬府分配给这些将军让他们统领……只不过如果还有四万募兵构成的上五军具体的兵力分派可能会更复杂一点。

    而这些还只是圣人直领的中路大部队还有南面来战儿、周效明;北面李澄;前方登州守将皇甫常逸等人所率领的三大营或者总管州部队。

    一时间端是名将荟萃重兵云集。

    可能正是为了等待这里面的主要人物先行就位朝廷难得拖了下来迟迟没有发兵向东。

    且说对于这番安排围炉夜话的张行倒是一如既往的刻薄——后勤路上的安排明显是文武分制是在防止杨慎故事;东都的安排明显是为了钳制曹皇叔……没人会觉得曹皇叔会无聊造反他也不需要可此人一旦摆出车马要与圣人分道却反而注定是皇帝最畏惧也最强大的敌人;至于兵马组织的重构则是为了最直接的进行战略战术表达与干涉。

    这位圣人既然决心要第三次去打且不谈如何来打最起码不允许东征大军内部存在一丁点的违逆。

    绝东都的十万随军役丁其实早早动员起来了……甭管怎么逃怎么变着法的贿赂、钻空子东都一个城就是百万数量级的人口加上周围领地如何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