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间过得真是很快,眨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寒假的时候,陈萱萱去桐花磥走亲戚。她第一次到桐花磥这个地方,是七八岁的时候。那年正月,舅公办大生日,奶奶回桐花磥拜寿的同时顺便拜个年。奶奶年纪大了,加上去桐花磥的路远,平时走亲戚都是儿子们代劳。这一年,她突然下决心要回去一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老人家半边身子埋进土了,说不准哪一天就死了。”奶奶担心以后没有机会再回去,后辈理解这份心情,也就没有阻挠。

    那一年,奶奶带了陈萱萱和堂妹一起去。早上天刚蒙蒙亮,陈萱萱们就从家里出发了。去桐花磥的路是一条山间小路,走过山路的人都知道,它狭长陡峻,远远望去,像一条白蛇伏在山岭若隐若现。车子开不进,全靠脚力。

    两个小女孩极其兴奋,像是要经历一场特别的旅行一样,她们从未去过桐花磥,对即将要到的地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期待。不仅早起没赖床,没抱怨,还在赶路的时候像脱缰的马儿一样欢乐地跑在前头,两个人不时地比谁快,恨不得顷刻就到奶奶口中所说的桐花磥。小孩子腿快,劲足,一路都跑在前头。奶奶叫她们走慢点儿,等一等她老人家,俩人就停下来等一会儿,可马上又越走越快,又到前头去了。

    期间,她们不停地问奶奶,桐花磥是什么样子?奶奶认真地同她们说起了遥远的桐花磥的故事,说起她还是女儿时的故事。陈萱萱听着这些故事,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遥远传说。

    “原先的时候,桐花磥很有钱,人也比现在多多了,都是大地主,家家户户吃不完的粮食,穿金戴银,住的屋都起得又大又好咧!上三座下三座啊!那时候瓦窑滩闹饥荒,全靠桐花磥供了一年的粮食,才救了他们一个村。所以别人都说‘桐花磥不开仓,饿死江村瓦窑滩’。”陈萱萱不禁噗呲一笑,心里想,这话估计瓦窑滩的人不爱听。当时的陈萱萱怎么也没想到,长大后的自己居然就嫁到了瓦窑滩,或许这就是说不清的缘分吧。而瓦窑滩(现称访尧)这个神奇的地方,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这是另话了。

    两个孙女还在不停地问桐花磥是什么样子,想问出更多,奶奶翻来覆去地说着桐花磥的老屋有多好,那里的谷子堆得有多高,那里以前出过很多当官的,那里的田多地多,她们居然也听不厌。

    奶奶的描述也让她们这两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心驰神往,那时的陈萱萱心里第一次冒出了“繁华”这个词。现在回忆,那是她平生去过的第一个古村。长大后陈萱萱才知道,桐花磥在地图上叫桐禾磥,当地人口音叫桐花磥。

    奶奶走累了,在路旁找了根柴禾当拐杖,拄着它上山。之前陈萱萱每翻过一座山都会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了有多远,可渐渐地,疲惫消磨了她的热情与活力,后面也就懒得再看了。渐渐地她们的话也不多了,因为上山实在太吃力。一老两少走了很久,一直走到响午太阳当头还未到,她们都走得很累,不停地问奶奶还有多远,奶奶不是说还远得很,就是说还没到一半。后面她们干脆放弃不问了,盲目跟着走就是了。

    走着走着,奶奶叫她们等一等,问:“看不看得到路下面的屋?”陈萱萱探头往路下面一看,果然看到了很多房子的屋顶。“看到了,下头有屋。”奶奶说:“看到屋就快到了。”终于听到快到了,陈萱萱和堂妹心里都很高兴。

    这时陈萱萱不想在前面走了,奶奶明白她是害羞了,于是自己走到前面,接着问她们刚才有没有看到“上三座,下三座”,“上三座,下三座”是什么?奶奶说那是古时候留下来的老屋。陈萱萱说没看到,奶奶诧异地问:“那么大三排屋你都看不到?”陈萱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三排就是老屋啊?”她看到了三排屋顶,但不知道那就是奶奶所说的老屋。

    舅公的家在一个山坳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