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着魏渊的一声令下,刚刚进驻墩台山的明军各营,立刻按照事先的谋划开始了行动。

    李定国统率的骑兵营,800精骑由整化零,以墩台山为中心,在方圆五里的范围内进行巡视,魏渊这一举动的目的有二,一是阻碍敌军的斥候侦查,保证行动的绝对保密;二是为了迷惑敌军,让他们无法立刻判断出明军真正的意图所在。

    莫笑尘任镇抚使的步兵四营,负责墩台山外围的警戒任务。步兵四营的将士多是过去辽东战场上的老兵,这些人对杏山城附近的地形地势早已是烂熟于心,山间小路,密道奇径这些防御时容易出现的死角,都被他们牢牢的监控起来,由步兵四营担任警戒任务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步兵一营、步兵二营、步兵三营的将士们,按照魏渊的部署,开始了今夜军事行动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筑城。士兵们打开背上背着的大袋子,从里面取出了工兵铲、拒马桩等修造防御工事所需的物品。

    传统明军军械配置中并没有工兵铲这东西,这是魏渊军中的特色。魏渊参照后世工兵铲的特点,有意制造了这种锹把很短的铲子。起初魏渊军中开始配备之时,士卒人纷纷调侃自己是“扛着锄头上战场的农夫,锄头还是半截。”

    但熟悉后世历史的魏渊心里清楚,工兵铲虽说其貌不扬,但在战场之上所起的作用却不可忽略。经过随军先生的讲解和魏渊所做的全军推广,渐渐地,士兵们认识到了这种短小精干工具的价值所在。

    墩台山上随处可见挥舞着工兵铲劳作的士卒,由于军令严禁点燃火把,整个作业都是借助着天空中微弱的星光进行的。

    步兵二营一处三司五队的一名士卒边抹着头上不断冒出的汗珠边小声的向身边人问道:

    “上头军令说咱们的任务是筑城,可就靠这新挖出来的泥土怎么筑啊?”

    他身旁的军士摸了摸面前的矮墙,这面矮墙位于刚刚挖好的壕沟内侧,壕沟外齐刷刷的摆放着拒马桩,被削尖的木桩犹如刺猬的刺般夸张的向外侧伸展着。

    “这土堆出的墙倒是够高了,可这硬度嘛...”

    士兵用手指戳了戳刚刚堆砌好的土墙,一枚指印随即留在了上面。

    两人正小声的嘀咕着,右肩佩戴着红色金鹰袖标的五队队长一脚踹在了一人的屁股上,小声的呵斥道:

    “你们两个熊兵,叨咕什么呐,还不赶紧干活!”

    这边众人正挖的起劲,不远处的人群中传来了一阵兴奋的骚动。但随即这种与墩台上上格格不入的喧嚣立刻又归于了沉寂。铁马营镇抚使刘文秀满脸的泥土,兴冲冲的来到正在挖沟的魏渊面前说道:

    “启禀大人!挖的那口井出水了!”

    魏渊闻言长长舒了口气,看来莫笑尘提供的信息很准确。墩台山地下水丰富、水位潜,有了这口井,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微微还在冒着些许热气的地下水被士兵们一桶一桶的打捞上来,抬到了刚刚修筑好的矮墙旁边。负责抬水的军士摸了摸桶内的水温,说:

    “可以浇水了。”

    站在桶旁的士卒们于是纷纷取瓢向着矮墙之上浇水,构成矮墙的泥土原本松软,水流流过之处由于天气严寒,短时间内就结冰凝冻。

    不多时,毫无硬度可言的矮墙转眼间就变的堪比铁石了。

    那些用泥土砌墙的将士们也没闲着,纷纷使用手中的工兵铲,趁着墙体还未冻结实,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射孔,以便于火枪射击。筑城进度比较快的部队,矮墙早已修筑完毕,已经开始利用浇水结冻之法修筑主体城墙了。

    主体城墙也是由泥土堆砌而成,高一丈有余(大概3-4米左右),虽说是临时筑建的简易城墙,可雉堞、瓮城这种城墙防御必备的构件却是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