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清晨,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捧着厚厚的一本书,走出茅屋,来到一棵银杏树下,十分专注地啃起了书本,一副如饥似渴的样子。瞬间,琅琅读书声在山野音回响起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之谓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个少年就是张根,不知不觉,他来到地脊峰下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里,除了每天打水、扫地煮饭等杂务,他有的是时间来读书。

    以前,张根实在是认识不了几个字,但是现在,何先生在修真之余,因为实在是太无聊了,加上他又有好为人师的毛病,于是就教着张根学识字。

    没想到的是,张根的记性实在是太好了,可谓是过目不忘,每学一个字,先读一遍,再拿树枝在地上画一遍,就再了忘不掉了。这样下来,每天都能认识两三百字,还能把字义温习上一遍。这么高效的学习速度,把何先生着实吓了一跳,他吃惊地看着张根自言自语:“这小子,难道是文曲星转世了?”

    还不满一个月,张根就开始捧着《论语》、《老子》、《金刚经》等经典,流畅的读了起来,并且读得津津有味。到现在,对于经典中的奥义,他已经有自己的心得了。

    茅屋的另一头,披头散发的何先生正手持一柄木剑在修行,他呜哩哇啦的胡乱念了一通,然后呼喊着各位上仙的法号跳了起来。

    “玉皇大帝显神灵、王母娘娘显神灵、太上老君显神灵……”

    何先生越跳越有劲,吵得张根书也读不下去了,转头瞅着何先生小声说:“装神弄鬼!难怪城里人以前笑话修仙人是‘羞先人’!依我看呀,一点也没说错!”

    说罢了也索性大着嗓子朗诵:“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

    何先生放下木剑正要凝气,却被张根吵得怎么也静不下来,不由的来了气,愤愤地瞪着张根想:“你小子识字才几天,就猪鼻子里插葱,装什么大象!?那些古经我一辈子都没弄懂,你一个识字才几天的小辈整天抱着读它,你纯粹是装逼!行,既然你喜欢装,那我就考考你!”

    想到这里,何先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着张根喊道:“根儿,你过来,为师有话要说。”

    张根恭恭敬敬地过来问道:“师父要问些什么?”

    何先生却头也不抬的说:“我看你这两天读书倒是很用功,也不管什么儒释道,杂七杂八的一通乱读。我活了半辈子,也没见过这么读书的,所以我要问你,你究竟读出什么心得了没有?”

    张根慌忙作了揖说:“回先生,学生看儒释道三家的学问都很有趣,所以就都拿来读,况且先生也没说让我学哪一家的。要说读书心得嘛,倒是有一些的,不知先生要问些什么?”

    “什么,你小子才读几天,就敢说自己有心得,真是不知何为天高,何为地厚!既然你如此狂妄,那我今天就好好考考你小子!”看到张根一点也不懂得心虚,何先生不由勃然大怒,道:“就说说你刚才诵读的那一段《道德经》。”

    “好的先生,先生请息怒!”张根战战兢兢地揖了手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我们忘掉自己的身体,并且把自己的心都要忘掉,这时候天地万物的真相都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吾以观其复的意思是,在这种境界下只要我们把一切都忘掉了,就可以见到天地心,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本来面目。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即是说本来面目无生无灭,我本来没有生死,但我又不能无生死;我能生也能死,但无生也无死!”

    “哎呀——”

    听了张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