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气说完后便忍不住松了口气。    曾经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便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为的便是反驳怀疑论与不可知论。    反倒是后人认为这个例子是在为那两者提供了新的论证。    不过正是因为它的迷人之处,还延伸了不少电影,如《黑客帝国》、《源代码》、《盗梦空间》……    林奇将自己的思维频率降到最低,甚至不去思考。    “你这个问题很有趣。”    忽然间,虚空的声音变得韵律有致,充满节奏,如同钢琴声鸣奏而起。    林奇抹了抹冷汗。    没法子,第一波“梦境侵袭”、第二波便是法师之路挑战“玻璃城堡真伪”、第三波是对方拉他回去的“地球最后一天”。    林奇再愚笨都很难不想起这个例子来,偏偏它有无比切合一点。    怀疑论是希腊哲学的一个流派,大约创立在公元前3世纪初,一直延续到公元3世纪。    怀疑论则对人能否发现真理既不加以肯定,也不加以否定,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所以怀疑论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    直接剑指“真理之门”的存在性!    你来拿我身体,我便拆你老家!    曾经的林奇望着魔兽对战时便是这种玩命的互换打法,此刻对着真理之门这种无法匹敌的存在,更是将这种坚韧发挥到了极致。    “那你能够告诉我,你的想法么?”    “你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变化系与幻术系的终极之问。”    事关重大,真理之门仿佛多了一丝自我怀疑,并不复最初的坚定。    林奇总算喘了口气。    怀疑论眼中,像是物理学、天文学、化学这种因为存在于外部世界,很可能本质上都是不存在的事物,正如缸中之脑一般,都是“描绘”的事物,自然这种只是的对象就是虚假的。    正如问题的根源,必须追溯到所有事物最开端的苗头。    林奇所问的,已经不再是“缸中之脑”的问题。    而是何谓“存在”的问题。    而形而上学,正是研究世界本源的学问,所以它也是第一哲学。    泰勒斯认为宇宙的基本成分是水。(西方第一位哲学家)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空气。    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辩证法的奠基人,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齐诺弗尼斯认为是土。    恩培多克勒耍滑头,杂糅后提出“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    德谟克利靠着思辨认为世界是最基本不可再分单元组成,所用词正是后世的“原子”。    随后柏拉图把世界分成“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现实中的马会死,人脑中的马则永恒不变。    其后亚里士多德横空出世,看着众人一直在有形的世界里瞎混混,直接指向问题根源——    什么是存在?    存在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对物质的研究整理成physics(物理学),对存在的思考整理成metaphysics(形而上学)。    林奇的抬起双眸,正视前方。    亚里士多德后整个“形而上学”的发展便停滞不前,直到法国人笛卡尔,就是那位以“心型曲线”在普通人中知名的大佬,正式提出——    想弄清存在,必须先明白,我们是如何认知世界。    从此古典哲学正式走向现代哲学。    林奇渐渐在脑海里梳理整整段过往,尤其是《第一哲学沉思集》的整个论证过程,如何从证明“我存在”再到证明“外部存在”。    “能说说么?如果有价值,我可以将使用权交还给你,甚至给与你更高的恩赐。”虚空中的声音说道,仿佛也在期待着。    “如果你的理念正确,日后你在变化系以及幻术系的突破,将会是无可比拟的突破速度,甚至一窥那传奇之上的风景也未必没有可能,这也是魔法给与你的恩赐。”    它等待着一番不同寻常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