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演技、角色契合度、配合。    方远把这3个词写在纸上,然后另起一行,写下了张凯和池晓苏的名字。    演员是有飙戏这一说的,也就是两个水平相近的演员,当彼此状态都不错的时候,很可能演着演着各自的情绪都被调动,发挥出超常的演技水平。    第一轮表演时,张凯和刘宜珊就是这种情况,两人互相给戏,越演越有感觉,平常或许只有五分的实力,临场时就变成七分或者八分了。    但这次不一样,池晓苏的演技就算想飙她也飙不出来,所以她只能作为绿叶,去衬托张凯的演技。    可是张凯一直做的是群演或者特约,演的都是些死人、路人甲这样的角色,没有当主演的经验。这次又没有对手让他飙戏,想让他挑大梁,能不能发挥出第一场的实力来还不好说。    刚才那三个问题中,只有这么几天的时间,演技和配合是不好办了。这些东西哪怕悟性再高,也不是三两天就能锻炼出来的。    看来只有在角色契合度上下功夫了。    打定了主意,方远在第一行写下的“角色契合度”几个字上画了个圈,给张凯他们准备的剧本重点就在这个词上面了。    张凯适合什么角色呢?    他的演技不错,但是受形象限制,演小鲜肉或者帅哥之类的角色肯定是不行了。    而且他的气质不够,像《飓风营救》的男主角这样特工、杀手之类的角色肯定也不行,    没形象、没气质。    看来这个角色要尽量是个小人物,这样张凯演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小人物,有什么小人物的故事呢?    方远放下笔,身子往后靠着椅子的靠背,双手抱胸,静静思考了起来。    小人物中的“小”,指的是这个人物往往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从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这是一种人物设定上的“小”。    不过对于演员来说,人物就是人物,是没有什么大小之分的,而且因为小人物比较贴近现实,演的好的话很容易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贴合张凯形象的小人物有什么呢?    方远低着头想了一会,忽然,一道灵光闪过。    对啊,张凯不是一直做群演,演路人甲这种小角色的嘛,那就给他准备一个“路人甲”的角色好了。    这里的“路人甲”指的不是电影中的角色,而是指扮演路人甲的群演。    张凯在横店当了一年多的群演,对这个职业有亲身经历,演一个“群演”的角色,就相当于是本色出演了,表演起来肯定是没问题的。    方远在纸上写下“我是路人甲”这几个字。    行了,张凯的角色算是有了。    那赵乐阳和宋杰的呢?    两个人年纪相仿,都是20岁左右,演父子肯定不行,他们的角色最好要同龄。    方远思考片刻,脑海中逐渐有了一个想法,于是提笔写下了“心灵捕手”四个字。    这部电影里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戏份,男主和朋友聊天,当时男主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而在好友的开导下,他终于豁然开朗。    这段戏正好可以拿给赵乐阳和宋杰演,既不会太难,角色上也适合两人。    只不过在原来的剧本里,戏剧冲突没那么强烈,男主和朋友两个角色之间的戏份也不太平均,考虑到节目需要,肯定要做一点改动。    思考片刻,方远打开电脑,开始写起了剧本。    手指不断敲击键盘,发出“嗒嗒嗒”的声音。    电脑屏幕上,一行行的文字从无到有,从有到多。    ……    准备好剧本,1月12日,方远前往选手们的排练室,指导四人进行排练。    因为表演时间只有六七分钟,所以剧本并不长。    只不过不像拍戏时可以分段式的拍,一个镜头拍完就换机位。节目对选手的要求是必须一镜到底,六七分钟的戏份,一条就要演下来。    没有重来,没有暂停,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整段表演就垮掉了,所以选手对剧本一定要熟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