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常府院子里的梧桐树上,喜鹊们一大早就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喜鹊叫,喜事到。整个常府早就张灯结彩了,进入了一片喜庆的海洋。几个跑差的人一大早就忙开了。

    窗户上也贴上了大大的红色的大喜字。常惠舅舅家的人都过来帮忙了,有的正在忙碌着摆桌凳准备招待前来喝喜酒的客人,一些老家的邻居也过来在厨房帮忙准备佳肴。

    周松一早也来到账房帮忙收取礼金并登记前来祝贺的客人姓名,安排酒席的座位。亲朋好友皆来送礼。常惠的人缘极好,再加上平时就喜欢帮助乡亲们,所以一听说常惠大婚,就是送不起礼的老百姓也都抱了家中唯一的鸡、鸭过来了,非要表达一番自己的心意。周松推脱不掉,也只好一一登记在册。

    常府里里外外都挤满了前来祝贺的客人。

    今天可是一个大好的日子。连天公也赶来作美,昨天还是细雨绵绵,今天就马上雨过天晴,艳阳高照。春姑娘提着百花篮子走了,同时带走了春风,也带走了春雨,悄悄地离开了人间,时令已不觉进入夏季。春天里的那些五彩缤纷的花朵全都不见了,如今只剩下绿油油的叶子在蓬散着,迎接夏天的到来。

    常惠带着接亲的队伍去桑家迎娶桑丽华来了。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常惠大婚在即,看什么都是开心的。不信?你看那一片绿海中,一对对白蝴蝶在它们身边翩翩起舞。走过池塘时,水中的鱼儿也是成对成对地露出头儿在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大伞似的荷叶旁游来游去,它们似乎也在祝贺自己与桑丽华这一对新人呢!

    常惠是走一路,看一路,喜一路。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这诗应此景,真心不错。

    桑丽华在新人轿中探出头来,“惠哥哥,快到了吗?”

    “没有呢!还差一里多路呢!”常惠答道。

    “我们快些走吧,新娘已经急着想入洞房了呢!”新婚三天无大小,这张三竟然也跟桑丽华开起了玩笑来。

    “呸!你们这些个没正经的。”桑丽华脸一红,嗔笑着又把头缩了进去,把抬轿的都给逗笑了。

    徐县令道:“前面带路的,慢点走。现在太阳还没下山呢!我们先再到城里转上一圈吧!”

    婚礼,也就是昏礼,得在黄昏时候举行。常惠自己也没有弄明白这一规矩是怎么得来的。不过,家里大人们说了,媒人也说了,那就一切都按规矩来吧。

    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两班八音队、铡锣缀灯、旌旗等,紧跟在后面的是舞狮的队伍。

    常惠戴着大红花,骑在马上。张三牵着马,走在舞狮队的后面。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常惠好比状元及第,难怪古人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新娘子桑丽华则穿着大红绸衣裤(意喻红红火火)、足蹬绣履、腰系流苏瓤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的“凤冠”、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案的锦缎“霞帔”,坐在八人抬的花轿里。

    伴娘跟在身旁,其他同辈提拿陪嫁物品走在后面。

    “哇!这么多嫁妆啊!”前来看热闹的人群指指点点的在评论。

    “嗯,这太原郡的首富嫁女儿,自然不能少了面子的。你看看这八音队都请了两班的,铡锣缀灯、旌旗都这么多,真是热闹。”另外一个接过来评点道。

    切!这些可都是自己在纳征时掏了真金白银的,可一点也没有占他桑家的便宜。不过,此时的常惠也懒得跟她们这些不知情的妇人们计较了。

    终于,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常惠准时的回到了常府。

    他舅舅满面笑容地走了出来,将女方送客的人引领到大客接待处款待。几个作坊的人走了过来,将新郎的马牵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