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苍山位于洱海之西,又称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有十九座山峰,横列如屏,如弛弓然。游人初到大理,一眼看去,以为十九峰不过如此,但只要走进苍山,就会发现峰峰悬崖峭壁、奇峰兀立、奇险无比。

    明朝万历年间,云南大理城往西北七八里的苍山上,有一片古朴大方的宫观,那是云南四大剑派之一的苍山派。

    今天是苍山派招收新弟子的日子,三清殿上坐着七八百名少男少女,正等着考试的题目。

    韩郁坐在众人当中,脸色有些苍白。他三岁丧父,母亲莘氏带他住在云南永宁的外祖父家里。十三岁那年,他考中秀才。三年之后,又考了乡试的第二名,中了解元。本来转年要是再能考中进士,就可以步入仕途了,却偏偏迷上了桥边说书先生的江湖故事。

    从那以后,他说什么也不参加科考了,整天就躲在家里琢磨剑法,还说自己想出来的剑招能够纵横江湖。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有余,韩郁听说苍山派要招收新一代弟子,他跟母亲好说歹说,总算求得母亲同意,给了他去府城大理的路费……

    这时,三清殿的隔扇门“吱吱嘎嘎”地打开了,一名姿容轻妙的女弟子走了进来。她手上托着一只银盘,从每个人的桌旁走过时,就给那人看一眼盘中所盛的物事。

    韩郁身后坐着的是同乡王子安。王子安出身在修仙世家,从小就是个远近闻名的神童,他架着脚,偷眼瞄着那个女弟子,道:“苍山还真是个有灵气儿的地方,我的灵根都隐隐有些躁动不安了。”

    很快,女弟子走到了韩郁桌旁,把盘子向他面前举了举。韩郁朝盘中一看,见是一片枯黑干裂的龟甲,他极力回想有关龟甲的道家典故,仍是摸不着头脑。

    女弟子一看他的神情,就知道他是个外行,摇头一笑,从他身边走了过去,又停在王子安的桌旁。

    韩郁寻思,既然看不出门道,不如请教一下别人。他等女弟子走得远了,赶紧转回头,笑嘻嘻地问:“王兄,你觉得这龟甲是什么意思?说出来咱们一起参详参详。”

    王子安却深埋着头,连理都没理他。

    女弟子挨桌走了一遍,临出大殿门时,说道:“你们从龟甲上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随后,三清殿里就只剩下细细簌簌的写字声,有人写的文不加点,有人还在停笔沉思。砚台里的墨是研好的,韩郁拿着笔蘸来蘸去,快给笔头蘸劈了,也没写下来一个字。

    他呆愣愣地望着桌子,心里不住骂娘:“这题目出得真他娘的好,连蒙到不知道怎么蒙。”

    他一会儿想到自己落榜回乡以后,亲朋好友会是怎样的冷嘲热讽;一会儿又想到那些纵横江湖的抱负,不过是自己的异想天开。

    正想得出神,就听前座的少女,轻轻叹了一声,声音柔和婉转,韩郁不禁抬头向她看去。只见那少女的背影很美,她略微侧着身,一张试卷摆在桌上,正好能让韩郁看见。

    韩郁心里一动,凝神去看卷上的字,只见上面只写了三个字——“二十一”。

    他不觉一愣,有些猜不透少女是什么用意,莫非这个数儿就是答案吗?他不太好确定,只得向邻桌的卷上也瞟了一眼,见那人洋洋洒洒写了少说有四五百个字。一看之下,他更有些犹豫了。

    就在这时,刚才那个女弟子又推门走了进来,开始将各人的试卷一一收走。

    韩郁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心说:“要是自己胡乱写点什么,那肯定就是错的;要是写下这个小女娘的答案,瞧她生得似圣似仙儿的,说不定还有一点希望。”想到这里,他也不再犹豫了,提笔就把那个数儿写在了纸上。

    试卷收上去以后,古殿里的考生前后左右地议论起来,开始还是交头接耳,后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