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收获的季节。
农户开始收割由自己开荒后种植的稻谷。辛集所在的地域,除去划定的狩猎场,方圆仍然有不少低洼地。迁来的居民烧掉低洼地里的芦苇,挖出沟渠,就是一块肥美的稻田。好的年景,一亩地可产稻子一石。
楚国地广人稀,官府并不禁止开荒,只是每年派胥吏下来收税,按照“十征其二”来征收。
有些荒地长着不大不小的灌木,烧荒都烧不掉,农人就没有办法了。
就是有些殷实些的农户,拥有几件铜制或粗铁制的农具,他们也舍不得用珍贵的农具去清除灌木。
这就需要斧子了,韩毅想。
“小高炉”已经干了,膛内也用木柴烧过两次,并没有出现裂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韩毅也没选日子,直接开始炼铁。
先往炉膛里装入较多木炭,点着,然后放一层锻打过的铁片,放一层木炭,再放一屋砸碎的粗铁,一层一层装满大半炉。共放入七十五斤铁。
这样放置的冶炼法,就是著名的灌钢法。
锻打过的粗铁成为熟铁,碎粗铁仍然是生铁,当溶化的两种铁液融合,熟铁因为碳的渗入而成为钢,生铁由于脱碳也可以变成钢,液态生铁中的碳c硅c锰等与熟铁中的氧化物夹杂发生反应,去除杂质,纯化金属组织,能提高金属品质。
装好木炭c铁料,开始鼓风,先慢慢鼓,等到火势旺了,牛家兄弟甩开粗壮的膀子,轮番上阵,快速推拉风箱活塞杆。
只听见风箱“呼哧c呼哧”响个不停,炉口传出“轰c轰”的烈火声。火势渐渐变小,火色由暗红变成橘黄,最后变成金白色。
韩毅看火的颜色,知道炉内温度估计在一千二百度左右,已经是木炭能达到的最好效果。这个温度足可以溶化含有杂质的生铁。
良久,金口里流出橘黄色铁液,经过流槽,流入韩毅设计的模,辛老汉制作的泥范内。
辛老汉看着这熟悉的场景,叹道:“真想不到铁也可以熔化呀!还真让你个木匠搞成了。”
牛二听了,说道:“这样出来的东西很好么?比我们锤打的锄头还好?”
韩毅接过话头,肯定地说:“对,要好很多c很多,比青铜的都要好很多,而且我们的方法最快也最节约木炭,我们发财了。”
说话间,铁汁不再流出。这次冶炼共流满十八个泥范,还多一点。
大家都围到泥范前,看着逐渐变黑的,能使他们发财的东西,开始七嘴八舌议论。
等到冷却时间差不多了,韩毅用火钳取出一个斧子,在水中浸了浸,让牛二在条石上开刃。
牛二先将斧子的刃口在粗条石上磨得差不多了,再到细条石上用水研磨。
到了要吃晚饭时,韩毅接过磨好的斧子,装上早已经准备好的木把,准备试斧。
大家停止了议论,静静地看着韩毅,连牛家兄弟都没了吃饭的心思。
韩毅左手拄一根拐杖粗的树枝,右手执斧向下斜劈,“嚓”的一声,断了。
换一根胳膊粗的,“肯c肯c肯”正几下,反几下,木屑纷飞中,木棍又断了。
干脆走到打铁的铁砧前,捡了个块粗铁放上,然后用力一劈,“叮”铁块断为两截。围上来的几人,看着厚重铁砧上留下的深深斧痕,一时间目瞪口呆。
辛老汉丢了拐杖,一手拿着斧柄,一手抚摸着亳发无损的斧刃,口中喃喃说道:“宝物呀c宝物”
牛二c牛三又各磨好一把斧子,将院子里的木柴劈了个遍,仍不愿意住手,直到辛拿又一次来喊大家吃饭。
吃过饭,韩毅将十八把斧子和多余的半个斧子都称了重,共有五十一斤二两,损耗了近三成。每个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