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放在我面前的这部书稿,是沙垚和周劼人两位作者撰写的《一个人的京剧史——张正芳评传》。张正芳教授是20世纪30年代末老“上海戏曲学校”“正”字辈的佼佼者之一,后来又是20世纪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的入室弟子。她不仅在舞台上演出过许多荀派名剧,更培养了一批荀派艺术的传人,在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尤其是荀派艺术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张正芳教授年虽已臻耄耋,然于往事仍记忆清晰。她的回忆叙述,经沙垚和周劼人两位弟子编辑整理成这部《评传》,给世人留下了一部真实、丰富、生动的20世纪京剧史料。

    本书作者担心书中主人公对自己经历的叙述带有一些主观色彩,从而影响读者。其实,历史的真实永远只是相对的。一群人同时经历一件事,而事后每个人对这件事的叙述也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件存在着观察角度的不同,感受程度的不同,等等。而当听到经历同一事件的更多人对于亲身观察、感受的叙述后,我们能够更全面地去看待这一事件了。所以,每个个体的经历,都为后人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评传》中的张正芳教授,人生经历丰富多彩。其中既有日常生活中的起伏跌宕,也有学艺道路上的坚韧刻苦,更有舞台演艺上的丰富精彩,以及教授学生的认真关爱。此中点点滴滴,不仅让人感动、敬佩,更给学子们留下了生动真实的学习楷模,激励后辈们发奋上进。

    感恩心是人类最宝贵的一种品德和情感,人生在世要感恩天地、父母的生养,要感恩前辈、师长的教导,要感恩同学、朋友的帮衬。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正芳教授把自己点滴的成长和成就,都与师长的教导和同门的帮衬连在了一起。她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时时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对师长、同门的真诚感恩之情。她在讲到她叙述这部口述史的缘起时,曾深情地说:“我已八十多岁了,一种使命感常常拨动着我的心弦,我感觉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一段珍贵的历史挖掘出来,为了表达我们这些‘正’字辈老学子们对母校、对恩师们的感恩之情,为了给我们的京剧历史积累一些有用的资料,也为了追寻我们童年学艺的苦乐年华。”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希望年轻的读者们,能好好学习张正芳教授的这一品德。

    本书的两位作者在整理张正芳教授口述史的过程中,也是煞费苦心地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他们希望本书不仅是一个京剧艺术家口述自己的往事,而是将艺术家的人生故事置于波澜壮阔的20世纪社会历史之中,将无情的历史与有情的人结合起来。他们也希望在讲述人生故事的同时,结合各个历史阶段中,京剧教育、传承、表演的特征,从而把握时代的文化脉搏,并希望藉此展示一幅生动的20世纪京剧变迁图景,让读者从一个视角,更全面地了解京剧在这段时期内的发展和变迁。应该说,作者的这种探索和尝试是有意义的,也是成功的。

    张正芳教授希望我为本书写一个序,开始我有点犹豫,因为我对她的一生经历了解得不多,但当两位作者把书稿寄来,我匆匆读了一遍后,就觉得这本书应当、也值得向今天的年轻人推荐。让他们从书中老一辈艺术家的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学做一个有历史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由是,我就写了以上这些感想以充书序。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