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煎一钟,空心温服。
黄汤
治元气虚弱自汗。
黄(二钱二分)当归(一钱二分)生地(一钱五分)天门冬(一钱五分)麦门冬(一钱)五味子(七分)防风(五分)白茯苓(一钱五分)麻黄根(一钱)甘草(八分)浮小麦(一撮,炒)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黄建中汤
治内虚挟外感自汗。又补诸虚不足,羸乏少力,大益荣卫。
黄(二钱)ròu桂(二钱)白芍yào(三钱)甘草(炙,三钱)上锉一剂,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服。
镇液丹
(思恒兄传)〔批〕(按此方治自汗之剂)防风(一两,炒)黄(二两,蜜炙)白术(一两,略炒)中桂(一两)芍yào(一两,酒炒)大附子(二两,面裹煨,去皮、脐,童便浸炒)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当归六黄汤
治盗汗之圣yào也。
当归(一钱)黄(一钱)生地黄(一钱)熟地黄(一钱)黄柏(炒,七分)黄连(炒,七分)黄芩(炒,七分)上锉一剂,水煎,临卧服。
黄六一汤
〔批〕(按此方治盗汗之剂)治虚人盗汗。
黄(六两)甘草(一两,各用蜜炙十数次,出火dú)上锉,每剂一两,水煎,空心服。
独胜散
治自汗盗汗。
用五倍子为末,津唾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
白龙汤
〔批〕(按此方治自汗盗汗兼治之剂)治六脉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jiāo及自汗盗汗等症。
桂枝(三钱)白芍yào(三钱)甘草(炙,三钱)龙骨(,三钱)牡蛎(三钱)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加枣子一个同煎尤好。
一人血气大虚,形体羸瘦,大汗如雨不止,命在须臾,诸医弗效。以十全大补汤倍用参,以童便制附子,一剂即效,服不数剂,全安。
[卷之七] 眩晕
脉
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上实下虚,皆晕而眩。风浮寒紧,湿细暑虚,涎弦而滑,虚脉则无。治眩晕法,尤当审谛。先理痰气,次随症治。又曰∶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右手脉实有痰积,脉大是久病。
证
夫眩者言其黑,晕者言其转。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yù倒,皆属于肝风邪上攻所致。然体虚之人,外感六yín,内伤七情,皆能眩晕,当以脉症别之。风则脉浮有汗,项强不仁;寒则脉紧无汗,筋挛制痛;暑则脉虚烦闷;湿则脉沉细重吐逆。及七情所感,遂使脏气不和,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眉棱骨痛,眼不可开,寸脉多沉,此为异耳。若疲劳过度,下虚上实,金qiāng吐衄,及fù人崩伤产后,去血过多,皆令人眩晕,当随其所因而治之。
眩晕之症,人皆称为上盛下虚所致,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盖所谓虚者,血与气也;所谓实者,痰涎风火也。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阳而致,当升阳补气;有血虚者,乃因亡血过多,阳无所附而然,当益yīn补血。此皆不足之症也。有因痰涎郁遏者,宜开痰道郁,重则吐下;有因风火所动者,宜清上降火;若因外感而得者,前论须分四气之异,皆当散邪为主。此皆有余之症也。世有所谓气不归元,而为丹yào镇坠,沉香降气之法。盖香窜之气,丹yào助火,其不归元之气,岂能因此而复?即《内经》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气之不归,求其本,用yào则善矣。
治
丹溪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也。此证属痰者多,盖无痰不能作眩也。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