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汤加南星、枳壳)加竹茹、砂仁、姜炒黄连,治痰热呕吐,恶心气盛者。

    [卷之五] 翻胃

    脉

    浮缓者生,沉涩者死。脉涩而小,血不足;脉大而弱,气不足。

    证

    夫翻胃者,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吐,或食已即吐者是也。膈噎者,谓五膈五噎也。五膈,忧、恚、寒、热、气也;五噎,忧、思、劳、食、气也。膈者,在心脾之间,上下不通,若拒格之状也。或结于咽喉,时觉有所碍,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由气郁痰搏而然。久则渐妨饮食,而为膈也。噎者,饮食之际,气卒阻滞,饮食不下,而为噎也。翻胃也,膈也,噎也,三者名虽不同,而其所受之病,则一而已。《内经》谓∶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大肠、膀胱也。结,热结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不能圊;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则前后闭结。下既不通,则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此阳火不下降而上行也。故经曰∶少阳所至为呕、涌溢、食不下,此理明矣。丹溪曰∶气之初病,其端甚微。或因些小饮食不谨;或外冒风雨,内伤七情;或食味过浓,偏助阳气,积成膈热;或资禀充实,表密无汗;或xìng急易怒,相火上炎,以致津液不行,清浊相干。气之为病,或痞或痛,或不思食,或噫腐吞酸,或嘈杂呕哕,医者不求其本,便认为寒,遽以辛香燥热之剂投之。时暂得快,以为神方。浓味仍前不节,七情反复相侵,旧病被劫暂开,浊液易子攒聚,或半月,或一月,前症复作。如此延蔓,自气成积,自积成痰,此为痰为饮为吞酸之由也。良工未遇,燥剂又投,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呕吐、噎膈、翻胃之症,次第而作也。犹谓虚而积寒,非寻常草木可疗,竟以乌附佐助丹yào,专意服饵。积而血液俱耗,胃脘干稿。其稿在上,近咽之下,水液可行,食物难进。间或可入,食亦不多,名之曰噎。其稿在下,与胃相近,食虽可下,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之曰膈,亦曰翻胃。

    治

    治当养血生津,清痰降火,润燥补脾,抑肝开郁,庶使病邪易伏,胃气开通。虽然亦在病者之调摄耳,吾观张鸡峰曰∶噎是神思间病,惟内观以自养,此言深中病情。

    ★《钩玄》云∶翻胃大约有四∶血证、气虚、有痰,有热。血虚者,脉必数而无力,以四物汤养血为主;气虚者,脉必缓而无力,以四君子汤补气为主;有痰者,脉必滑数,以二陈汤为主;有热者,脉必数而有力,以解dú汤主之。

    ★凡噎膈翻胃,悉用二陈汤加姜汁、竹沥、童便、韭汁之类,为主治。

    ★若胸中觉有热闷,加土炒黄芩、黄连、栝蒌仁、桔梗之类。

    ★若血虚瘦弱之人,合四物汤,少加杏仁泥、红花、童便、韭汁之类,仍不可缺。

    ★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下须臾即吐者,此胃可容受而脾不能传送也。或大小肠闭结不通,食返而上奔也,加酒蒸大黄以润之。脾不磨者,加神曲、麦芽之类,以助其衰火也。

    ★若气虚肥白人膈噎者,合四君汤,亦加竹沥、姜汁为要yào也。

    ★若七情郁结,成气噎者,加香附,抚芎、木香、槟榔、栝蒌仁、砂仁之类。

    ★若饮酒之人,加砂糖、驴尿入内服。

    ★若膈噎,大便燥结,用大黄,乃急则治其标之剂也。仍用四物汤,加童便、姜汁,多饮牛羊rǔ为上策也。但不可以人rǔ代之,盖人rǔ内有饮食烹饪之火也。

    ★若气血两虚,则口中多出沫。但见沫大出者,必死。粪如羊屎不治,大肠无血故也。年过五十者不治。

    ★中年fù人翻胃,以四物汤,加带白陈皮,留尖杏仁、生甘草、酒红花浓煎,入驴尿,以防生虫,数帖而愈。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