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高竟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对父亲说,等到李宪、李愬二位兄长出征,我便自己回兴元入武道学宫去,这三年务求不荒废。     “好啊,早晚有你的功业。”高岳勉励自己儿子说。     “研习何种科目,还请阿父能有所指教。”     高岳点点头,就说“如今三军之首,莫过于炮,你精心研修炮术和算术,要找到更佳射炮的原理。”     “是,孩儿记住了。”     “别忘记,武道学宫可以学炮,但那不过是入门,要真正融会贯通,必须在战场上去考究,也必须得向军中的炮手、定放手们请教,这便是不耻下问的道理。”     高竟表示父亲的教导,我全都会铭记在心。     随后云韶把儿子拉在一旁,说你小姨娘马上就得来了,你暂时也别回兴元,引你小姨娘和芝蕙小娘于京中看变文看杂戏啊!     “京城的这些,可比不上兴元,现在谁都知道兴元才是文艺复兴的所在。”高竟这话,让在场人都笑起来。     次日,长安邸报连带着剑南、兴元、凤翔、河陇等各镇进奏院所经营的邸报,可谓开足了雕梓机,成百上千份报纸被印制出来,题头和内容虽有所区分,可核心精神都是一样的:     “韩晋公惨死,血还没干,赵中郎又被叛镇刺杀,喋血东都,可朝廷并不会被吓倒,也绝不会姑息淮西和淄青。”     其中长安邸报还有赵憬死的专栏,里面由集贤院知院陈京亲自主笔操刀,将整个惨案的来龙去脉叙述得非常翔实、清晰,还配上了主谋李师古,从犯李师道、圆静和尚,行凶人訾家珍、门察的画像,其间关节联系一目了然。     而兴元进奏院的邸报,则是南郑县令武元衡主笔,满是愤激慷慨,请求朝廷必须严惩凶手,为惨死的中书侍郎赵憬决死复仇,绝不可让宰执被刺的事件重演,不然纲纪何存?在武元衡文章的四边,还有韬奋学宫生徒代表白居易的文章,及进奏院黎逢笔名为“黎丘丈人”的文章,互相声援应和。     新及第的进士李绛、裴度也撰写了文章,慷慨陈词,力主削平方镇。     甚至回鹘的奉诚可汗,也让使臣在邸报上刊登文章,深情回忆赵中郎安定回鹘的恩德,并愤怒声讨凶手,表示愿遣回鹘兵协助官军剿贼。而凉州的牟迪赞普,甘肃的沙陀、吐谷浑也都有声明,坚决站在朝廷一面,支持平叛。     在此浩大声势下,京师的舆论立刻升温,上到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为赵憬被杀痛心疾首,对淄青则是恨之入骨。     赵憬的甲第里,陈放着棺椁,其家人无不披麻戴孝,哭声震天。     门吏忽然高喊一声,“屈高相公。”     赵宅上下全都转向门的方向,哀哭声更大。     手持凶礼书仪的高岳,一迈入进来,看到赵憬的神主牌,眼泪就流下来,呼了声:“退翁吾友......”     宅第内外,见此无不动容洒泪。     接着高岳对苦主们一一致礼,告诉他们:“追封和谥号都下来了,曰‘仁简’——杀身成仁曰仁,仕不躁进曰简,可谓退翁一生的真实写照。仆也得到圣主的许可,退翁诸子皆授予官职,每月继续按中书侍郎俸禄,赡济家用。圣主仍赐绢三百匹,钱百万,盐二百斛,用于葬仪所需。”     赵憬家人见朝廷如此丰厚荣耀的对待,无不感念皇帝和高岳,并求高岳为死难的赵中郎复仇。     “宰相于东都天街死难,此真正国耻也,岳决心继承退翁的遗志,暂守中书侍郎之职,砥砺前行,除死方休。”高岳的话,重于九鼎,掷地有声。     等到赵憬的棺椁被载运上车,登上少陵原,和朱泚的坟墓对面掘圹时,重新回到政事堂的高岳,正和陆贽商议着:“敬舆,我征伐淮西的这段时间,由你载笔金銮殿。”     “然则......”陆贽表示自己对戎务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对铨选和贡举那样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