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小山村的诱惑最新章节!

    年轻的姑娘们更是不甘示弱,利用铁锨拍,用笤帚扫,用簸箕挫,用鞋底子捶,越打越愤怒,越愤怒越打。

    蝗虫吃掉了她们一年的收成,她们就要掉蝗虫的命,那种报仇雪恨的快乐充盈着每个人的心。

    可蝗虫怎么打也打不完,好像在故意跟人较劲,于是,街道上被打死的蝗虫尸体越来越多,深可盈尺。

    因为天气热,早上被打死的蚂蚱下午就开始烂了,满大街弥漫着腐烂的臭味,人们的脚一踩,格格唧唧乱响,绿汁四溅,很多人都被呛得呕吐了。

    县工作组的人是傍晚时分到达的,来的时候他们赶来了很多马车,马车上拉了不少的布袋。

    走进村子,他们就让村民把那些死蚂蚱往车上装,并且登记数目。将来给村民换粮食。

    那些蚂蚱被一布袋一布袋装上车,然后拉出了大山。

    当时,没人明白县里的人把死蚂蚱拉去了哪儿。

    再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全部拉进了山外的鸡场跟鸭场,当做了鸡子跟鸭子的饲料。

    蝗虫这东西是家禽最好的饲料,鸡跟鸭子吃了以后,下出的蛋又大又圆,营养极高。

    其实村民院子的鸡鸭昨天就开始追着漫天飞舞的蝗虫扑食了,一个个吃得肚子浑圆。

    可因为数量太多,它们吃不了多少。

    天色黑透,堆积如山的蝗虫被拉走了二十马车,还是没有拉完。眼看着都烂成了泥。县里的人担心传染疾病,只好让人用火烧掉。

    于是,有人在村口的位置点了一把火,烟柱冲天,蚂蚱的尸体被人用铁锨跟簸箕搓上火堆,立刻油烟滚滚,恶臭难闻,好几个人被熏得当场晕倒在地上,好悬没抢救过来。

    第二天早上,漫天飞舞的蝗虫跟蝗虫一般的流言在仙台山蔓延开来。

    大家都说,戏班子那五个人死的冤屈,陶二姐也死得冤屈。他们阴魂不散,要报复仙台山的人。

    于是很多老头老太太再次拿上大香,纸钱跟蜡烛,跑到了戏台着火的地方,跪在哪儿虔诚膜拜,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也有的老人干脆拿上东西,踏上仙人台,跑奶奶庙的门口去烧香,祈求神仙奶奶大发慈悲,将蚂蚱群赶走。

    奶奶庙门口的香火特别旺盛,老人们跪倒一片。

    有的干脆不回家了,就在哪儿过夜,一跪就是好几天。蚂蚱群一天不散去,他们一天不离开。

    这几天,山里人的伙食改善了,绝大多数不再吃粮食蔬菜,而是改吃蚂蚱了。

    有用油炒的,也有不用油干焙的,还有的人干脆用签子串成串儿,在煤火边烧了吃。

    大家一出门都不敢说话,因为嘴巴一张,满口是死蚂蚱味儿。

    有的人吃得上了火,肚子里憋得难受,跑茅厕拉不出屎。有的人蹲毛坑上跑肚窜稀,裤子都提不起来。

    几天以后,整个仙台山的空气很不新鲜,哪儿都臭得熏死人,哪儿都是死蝗的躯体,苍蝇也跟着乱飞。

    蚂蚱的臭味从一家家院子里飘出来,从一张张人嘴里发出来,院子一扫,跟秋风扫落叶那样,堆积如山的死蚂蚱,背都背不过来。

    背出去的蚂蚱,有的被马车拉走,有的直接填进了渠沟里掩埋。

    没人知道这场横扫千里的大蝗灾啥时候退去,也没人知道冬小麦还能不能播进地里。

    总之,灭蝗的行动一直没有停。

    大家干脆把这些东西当做存粮,他们把干净新鲜的死蚂蚱用大锅煮熟,然后放在院子里晾晒。煮熟晒干以后,装进麻袋里,跟存放萝卜条那样,吊在梁头上。

    这样储存起来的蚂蚱不容易坏,一直能吃到过完冬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