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是流放,其实就是驱逐出陈国。

    当年,沅南地区属北周国所有,陈国的囚犯岂能流放押解到北周国?宣帝明知这一点,但坚持一定要流放到沅南。

    戴瑁百思不得其解,他更不明白押解本是衙役做的事,为什么皇上派贴身侍卫柳桓之亲自负责。

    离开建康城时,只有江总、鲁广达两人前来送行,与往日门庭若市的景象形成宣明的对比,戴瑁长叹一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浮一没,交情乃出。”

    戴瑁虽是一名厨子,但博通经史,在厨技出名之前任合州刺史,颇有政绩,特别是纠察冤狱、侦破疑案、悬案、陈年积案无数,被传为神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戴瑁与江总、鲁广达等人志趣相投,私交甚好。

    戴瑁在庐州任时,宣帝亲巡,戴瑁亲自下厨以改良后的新湘菜为皇帝御厨膳食。

    宣帝日常吃的是建康菜,尝了戴瑁的新湘菜后,赞不绝口,几乎席卷残云,吃了个精光。原定巡视合州一日,改为三日。三日后,宣帝仍津津乐道于新湘菜,置群臣谏言回宫于脑后,不肯离去。合州与北周国接壤,两国时有小规模战斗,大臣们忧心仲仲,远离京师,长留国界,日久必生祸乱。

    戴瑁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皇帝出行,虽然保密,可长期滞留,岂有秘密可言?倘若北周国获悉皇帝北巡,突然兵指合州,后果不堪设想。遂与宰相江总商议。

    第五日,戴瑁面见宣帝,恳请宣帝将自己带回宫中,愿意日日为皇帝主厨御宴膳食。宣帝龙颜大悦,江总乘机进言:离京师已久,恐有变故,易早些返回。宣帝听从了江总的建议,令戴瑁兼合州刺史,但要随行回京。

    从此,戴瑁的厨艺之名盖过了从政的政绩之声,时人只知道有御厨戴瑁,不知道有合州刺史戴瑁。

    到陈国边境时,柳桓之为他秘密饯行。

    酒过三巡,柳桓之屏退左右,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函。低声喊道:“戴瑁接旨。”

    戴瑁一愣,心里七上八下,难道皇上想让我死?特派柳桓之取我性命?

    柳桓之再次喊道:“戴瑁接旨。”

    戴瑁这才跪倒在地:“罪臣戴瑁在此,恭听圣意。”

    柳桓之将戴瑁扶起,将密函交予戴瑁,神情庄重的说道:“戴刺史,这是皇上亲笔所书,你看后立即销毁。”

    戴瑁打开密函,确实是宣帝的笔迹。宣帝在密函中告知戴瑁,要他到北周秘密寻找陈高祖武帝的故太子陈昌后人。

    原来,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在演戏,从北巡合州,到赐封天下第一御厨,再到牵连下狱等等都是皇上事先安排好了的,目的就是要把他戴瑁合情合理地送到北周,暗中寻找陈高祖后人,并加以保护,但信中并没有说为什么要找陈高祖后人。

    戴瑁一时之间,百感交集,满朝文武,多少人才能胜出他戴瑁,而皇上却偏偏相中、信任他戴瑁一个,将这等大事交付于他。

    柳桓之看着戴瑁说道:“戴刺史,此事机密重大,其中原委我也不清楚,临行前皇上交代,任务艰巨,有生之年,当竭尽所能,刺史之职,世代罔袭。望卿莫要辜负皇上一片苦心和信任。”

    戴瑁泪流满面,匍匐在地,呜咽说道:“臣戴瑁何德何能,蒙皇上垂爱,竟担此重任,敢不粉身碎骨,已报皇上知遇之恩。皇上,皇上,臣当鞠躬尽瘁,报效朝廷,世世代代铭记皇上的嘱托。

    柳桓之再次将戴瑁扶起,戴瑁战战兢兢坐下,擦去眼泪,问道:“柳大人,皇上可曾示下此去北周寻找故太子后人应该从何处着手?是否留有线索?”

    柳桓之沉吟了片刻,一脸严肃地问道:“你可知道当今皇上和故太子陈昌坎坷经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