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对放下书箱,一件件一样样,小心翼翼拿出那些精心准备的祭品,用以祀神供祖。

    中途陈对有刹那间的恍惚失神,痴痴望向那棵小树,热泪盈眶,喜极而泣,喃喃道:“果然如此,果然如此。”

    最后女子无比虔诚地对着那座小土包,行三叩九拜的大礼。

    之后陈对伏地不起,颤声道:“我颍阴陈氏,叩谢始祖庇护!”

    山脚,陈平安和宁姚一人坐在背篓一边,背对而坐,宁姚问道:“之前有段路程,你为何故意要绕远路?”

    陈平安愣了愣,震惊道:“宁姑娘,连你都看出来啦?”

    宁姚握手刀鞘,往后一推,刀鞘是三天之后他要检查课业。

    那是一个齐字。

    在蒙学散去之后,垂垂老矣的扫地老人,沐浴更衣后,来到齐先生书房外,席地而坐。

    老人开口询问一个关于“春王正月”的儒家经典之问。

    齐静春会心一笑,为之解惑,讲述何谓春,何谓王,何谓正何谓月。

    这就是儒家各大书院特有的“执经问难”,课堂之上,会安排有一位“问师”,向讲学之人询问,可以有一问数问,十问甚至百问。

    这一场问对,发生于齐先生和老人的第一次见面。

    那已经是八十年前的陈年往事了。

    不过当时齐静春是询问之人,回答之人,则是两人共同的先生。

    老人问完所有问题后,望向齐静春,“可还记得我们去往山崖书院之前,先生的临别赠言?”

    齐静春笑而不言。

    老人自问自答,“给我的那句,是‘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给你的那句,是‘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老人突然激动万分,“先生对你,何等器重,希望你青出于蓝!你为何偏偏要在此地,不撞南墙不回头?为何要为一座小小城镇,不过五六千人,就舍去百年修为和千年大道全部不要?!若是寻常读书人也就罢了,你是齐静春,是我们先生最器重的得意弟子!是有望别开生面、甚至是立教称祖的读书人!”

    老人浑身颤抖道:“我知道了,是佛家误你!什么众生平等!难道你忘了先生说过的明贵贱……”

    齐静春笑着摇头,道:“先生虽是先生,学问自然极大,可道理未必全对。”

    老人被震惊得无以复加,满脸错愕,继而怒喝道:“礼者,所以正身也!”

    齐静春笑着回复一句,“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

    看似无缘无故,隔着十万八千里,但是老人听到之后,脸色剧变,满是惊疑。

    齐静春叹了口气,望向这位跟随自己在此一甲子的同门师弟,正色道:“事已至此。那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送往山崖书院了。”

    老人点点头,神色复杂地起身离去。

    齐静春自言自语道:“先生,世间可有真正的天经地义?”

    ————

    两辆马车在天远远未亮的时分,就从福禄街出发,早早离开小镇。

    晨曦时分,一个草鞋少年带着两只大布袋子,动身去往窑务督造衙署外等人。

    一只袋子,装着一袋袋金精铜钱,另外一只,装着他觉得最值钱的蛇胆石。

    但是等到天大亮,衙署门房提着扫帚出来清扫街道了,少年也没有看到出发的马车。

    他只好厚着脸皮去问,问衙署名叫陈对的那拨客人,什么时候才从福禄街出发。

    门房笑着说他们啊,早就离开小镇了。

    草鞋少年目瞪口呆,刘羡阳那家伙不是跟自己约好了天亮以后,才动身吗?

    那一刻,少年视线有些模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