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穿越历1927年6月21日遵义城外新建一座中等飞机场上,一架崭新的新式飞机已在机场上组装完毕,等待加油完毕后由新组建不到一个月的贵州航空学院新训练出的几名贵州本地年轻飞行员驾驶进行升空首次实战侦查测试,而这时场外很多有空暇的民工和普通士兵都围在机场外面等着看热闹,除了这架飞机外形显得特别与众不同之外,最让他们感兴趣的是这架飞机不是如前几天刚调到这里的那些双翼飞机那样式从国外买来,外国设计制造的(经过这几天工作空余时间的识字班的加课他们再非大字不识一个的贫农了!也知道一定关于外界工业化的常识了),而是一架完全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制造的国产飞机,并且从图纸设计绘制和零件制造全是由中国人完成的(一大半是东方面孔的生化技术员)。虽说北方早就能造飞机了!但在南方,特别是贫穷的西南山区来讲,造飞机这种玄幻中的玩意对大数人来讲还是遥不可及的,特别是听课后知道造飞机不是件简单的工作,它能不能飞,飞得如何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另外还让人们感到兴奋的是这次驾驶飞机的还是几个自己家乡的本地人而不是新军长从海外带来的那批洋人,由自己驾驶不能不让老百姓感到兴奋而且听上面还公告了军长大人还准备日后全民推广航空运动!就是说日后不管是谁只要有兴趣并通过测试都能得到开飞机的机会~~

    这架飞机看着也不大,长有3丈比不过那些运货的大飞机(4-at锡皮鸭)。但跟那些又粗又圆机身的战斗机比其来,显得十分细窄修长,而且机体也不是混圆倒像是一条干瘪的黄瓜,而且顶上只有一对机翼,不像别得飞机那样是双翼。所以单薄的框架让一般人看了后觉的它一吹就散架般的脆弱,人们看了它轻盈的外形后对它能不能飞起来倒是不怀疑,但看着那细瘦的线条很多人更害怕它会在半空中解体,不过要是有认识二战德迷得看到就绝不会如此认为,因为这正是二战中最有名的一种德国侦查飞机有着战场中的精灵美称——德国fi156白鹳式飞机,以其轻巧与可靠性能创造过无数战场传奇。更曾以营救过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而闻名航空界

    原历史中的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帝国航空部(reichftfahrtisteriu-rl)经过研究得出了弹着点观测和前线联络适合使用自动陀螺仪,并准备将该技术使用到这类飞机上。当时,飞机起飞和着陆需要比较长的专用滑行跑道,在前线则很难有这样的条件。而且由于起飞距离的限制,当时盛行的飞机高速竞赛使用的大功率发动机多安装在水上飞机上。但是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提高升力的缝翼和襟翼技术逐渐成型。德国航空部十分关注这些技术的发展,并在1935年向各个航空社下达了需求书,委托设计一种应用以上技术的轻型弹着点观测/联络用飞机。德国航空部对飞机具体的要求是:可短距离起飞,乘员2-3人,安装阿戈耳斯as10c型倒立v型8气缸空冷发动机。后者是因为性能稳定c故障率低而被航空部直接指定的。

    尽管只是设计一种小型的勤务飞机,但是参与竞争的企业却一点都不弱,包括巴伐利亚飞机工厂(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梅塞施米特公司的前身)c杰贝尔公司c菲泽勒公司三家。三家公司提出的原型机编号分别是bf163,si201和fi156。其中巴伐利亚飞机工厂显示了强大的研制和开发能力,在三家竞争企业中头一个完成了全部设计,于1937年初就拿出了样机,并完成了性能的测试。第二个完成的是杰贝尔公司的si201,而菲泽勒公司的fi156直到1938年初才完成全部设计c样机制造和工厂测试工作(不知是不是对这样的小飞机不够重视,或者审批机构官员有足够的耐心,居然等到全部样机完成)。最后其中设计最保守,采用新技术最少,性能也是最可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