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里,然后用手指指沙发,示意秦海坐下,问道:“西班牙之行怎么样,顺利吗?”

    “非常顺利。”秦海答道,“不但完成了预想的任务,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是吗?说说看。”宁中英从自己的烟盒里掏出一支烟来点着,做出了准备听秦海做长篇大论的样子。

    秦海把西班牙之行的情况向宁中英简单介绍了一下,特别说了一下红原钢铁厂引进电炉的事情。宁中英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之后,他沉默了一下,说道:“小秦,听你的意思,欧洲的很多企业都打算更新他们的设备?”

    “是啊。”秦海道,“西方的技术进步太快了,他们如果不及时更新设备,就必然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可是,我们不更新设备,为什么不会被淘汰呢?”宁中英问道。

    “这……”秦海一下子被宁中英给问住了,想了几秒钟,才回答道:“咱们国家的情况和欧洲还是不一样。欧洲现在是生产过剩,而我们是生产不足。欧洲企业如果不更新设备,就无法提供客户需要的高端产品,就会被市场淘汰。而我们的情况是,只要企业能够把产品生产出来,品质还过得去,就不愁销售,所以设备更新的压力并不大。”

    “你说得对。”宁中英点头道,“欧洲人觉得过时的设备,咱们拿过来还算先进,这是咱们的耻辱啊。”

    秦海道:“这没办法,咱们是发展中国家,积弱积贫了这么多年,不可能和老牌帝国主义相比。现在需要的是正视这种差距,而不是用盲目的自尊心去否认这种差距。”

    宁中英又点了点头,然后突然问道:“既然如此,小秦,你有没有想过,帮青锋厂也到欧洲去采购一些二手设备?我们现在的设备还是六七十年代购置的,而且购置的时候就已经是国际上比较落后的设备了。咱们现在也需要更新设备啊。”

    “宁厂长的思维真是太活跃了。”秦海笑道,“我在欧洲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如果早想到了,就可以抽时间去考察一下欧洲的机械制造企业。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面临淘汰的设备。”

    宁中英斥道:“你小秦是翅膀硬了。不把自己当成青锋厂的人了。我告诉你,不管你在外面蹦跶得多凶。你的关系可都还在青锋厂呢。”

    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宁中英所说的关系,是指秦海的档案、户籍、任职资格等等,是一个工作人员的所有身份信息。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一个体制内的人如果离开了这些“关系”,就什么都没有了,成了一个所谓的“黑人”。

    秦海当然不会惧怕宁中英的警告,而宁中英此言也只是一种提醒罢了。听宁中英说到关系的事情,秦海想起了自己此行的主要目的,他对宁中英说道:“对了,宁厂长。我这次回来,路过浦江,去见了一下国产化办的杨主任。”

    “杨新宇吗?”宁中英道,“我想起来了。前一段时间他还让人来了解过你的情况,怎么,他想调你过去?”

    杨新宇要用一个人,当然不会是看中了就直接招揽,他需要先调查一下此人的各方面情况,包括政治面貌、家庭状况、在单位的表现等等。这种调查,在体制内被称为“外调”,一般是上级单位从下级单位调用人手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在秦海还在西班牙的时候,杨新宇便安排了人到青锋厂对秦海进行外调,宁中英作为一位老企业领导,岂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想借用我一段时间。”秦海解释道。

    “去做什么工作?”宁中英问道。

    “协调全国相关企业在汽车配件国产化工作中的材料攻关工作。”秦海说了一个结构很复杂的句子。

    宁中英琢磨了一下,说道:“这可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杨主任居然会这样相信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