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些老将的襄助,当节度使根本就是祸国殃民之举!”
马璘笑了笑,道:“这么说,高大将军和封大夫乃是赤心为国,没有一点儿私心了?”
封常清脸色一滞,哼了一声道:“不能说全无私心,只是公心终究是多于死心而已。仁杰应该清楚,安西靠的就是这些百战宿将,若是这些人全部倒了,会有什么后果!”
马璘点了点头。
封常清说的很有道理,安西与别处不同,距长安万里之遥,转运极为艰难。从侯君集击破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开始,百余年间四镇存废的争论便从来没有停止过。持此议的并非都是肤浅之辈,更多的乃是所谓的名臣,比如开元年间的姚崇宋璟便都是此类人物。
以大唐之国力,维持四镇也许是一个负担,可是从汉族长远来看,汉军在西域的存在是必要的。
任何一个地方,要么汉民占据多数,要么当地人融入汉族文化圈子,这样才能永久地成为汉人的土地,不至于给子孙后代带来麻烦。河中是这样,安西四镇同样如此。所以无论如何,四镇绝不可废。
“所以啊,仁杰,若是高大将军和安西众将因你而得罪,导致我安西四镇有所闪失,仁杰自己也不愿意吧。”
封常清脸色转和,笑吟吟地道:“为了我大唐安西万里疆土,为了百年来战死在西陲的汉家儿郎,仁杰这一次必须要委屈一下。高大将军和安西宿将报了折损五千汉兵,你这次带回来的却有近七千人,这个数字若是不削减,必然会出纰漏。”
马璘沉默片刻,开口道:“大夫所言,未免有些危言耸听!朝中重臣多有主张拔除四镇者不加,不过是否拔除四镇,别人说了不算,只有天子说了算!如今我带回数千精锐,安西汉军实力有所恢复,这个时候,你认为天子会听那些朝臣的话,拔除我安西四镇么?”
“我安西军名将如云,纵然尔等全部得罪,也有年轻一代可以顶上来。不瞒大夫,这次马璘带着数千汉家儿郎纵横河中,从中也发现了不少少年栋梁,只要再稍稍磨练一些时日,未必就输给了那些老将。”
“这样说,仁杰是不准备答应,非要置我等于死地了?真要是鱼死网破,仁杰自己也只能穷途亡命,一定要这样么?”封常清脸色一沉。
马璘淡淡一笑:“大夫,我既然肯和你坐下来商谈,已经准备做出让步。不过我让步了,大夫也必须要让一步,不然的话,马璘宁肯坐实了杀人罪囚的身份,也要把你的恩主高大将军拉下马来。”
封常清脸色略缓,皱眉道:“仁杰,你在安西十年,高大将军未曾亏待过你,为何你会对高大将军有这般的怨气?”
“自从高大将军雨夜里自己逃走后,马璘的心中已经没有什么大将军了。”马璘漠然一笑。
封常清摇了摇头,苦笑一声:“当日之事,高大将军也曾和我说过。弃了大军逃走,并非是他的本意。——罢!罢!罢!仁杰身陷敌国,历尽艰险才得脱身,有些怨气倒也寻常。”
马璘道:“大夫直说吧,我带回来的人数,应该削减为多少?”
其实他对于高仙芝并无怨恨,以他千年后来人的眼光来看,高仙芝以一个高句丽人的身份,能为大唐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对得起所有人了。至于当时高仙芝逃走,那也是败局已定之后无奈之举。
现在咬住高仙芝不放,目的不过是让封常清让步而已。所有的一切,都是表演,都是为了取得最大的利益。
高仙芝已经离开安西了,封常清才是他主边安西计划最大的障碍。对于封常清而言,高仙芝对他恩重如山,有知遇之恩,以封常清的个性,哪怕高仙芝拉着他造反他也不会犹豫。
高仙芝便是封常清的软肋,这一点马璘非常清楚。想要在安西一步登天本就障碍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