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乡镇干部却不善于走山路,这已经说明大问题了。

    也许是机会也许是坑!苏堂咬咬牙拼了,三十三岁不过是副科级干部,如果不抓住机会这辈子到正科都是做梦。看看身边这位比自己年轻得多,却已然是市委领导了,老苏不甘心一辈子这样混日子。

    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的理想说出来:“我自费去过古城县山乡调研,那边副业生产如火如荼,民俗工艺品大市场非常红火。三河口乡距离古城县城也不到二百里路,搞副业生产完全够得着那边的大市场,何况还有县级公路沟通彼此。”

    看得出苏堂是那种有想法的干部,这么近距离去古城县取经倒也不算个事,邓华认真倾听苏主任的谈话。他忽然发现自己有点官僚了,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到乡下来,甚至都忘记乡下是什么样子的。

    “本乡3.58万人口中七分之一出去打工,这些人是村里最有活力的一群,也是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他们算得上本乡本土的精英,实际上去掉路上抛费各种花销以及无法全额到账的薪水,人均回寄的年收入不到两万五,而这样的收入完全可以在本土达到。”

    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容易,如果不是对乡村有着深刻的了解,绝对做不到这一点。实际上清远市乡村壮劳动力还是以出外务工为主,毕竟这边地少人多,走出去也许有更好的环境,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可是在苏堂的心中似乎有不一样的想法。

    苏主任似乎想要倾诉自己心中的理想,索性敞开了谈:“这七分之一青壮劳力留在本乡本土,会避免诸多的社会问题,也会让三河口乡的各项经济、社会活动注入持续的强心剂,让这里更有朝气也能够创收增产!”

    连韩素欣副县长都对苏堂刮目相看了,能够看到这一点容易,敢于说出来还是需要一点勇气的。毕竟眼前这位邓副秘书长,就是古城县当年倡导外出务工的干将:“想法很不错,刚刚赵乡长也说过,严重缺乏资金!”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