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马蹄铁称雄,然而面对高大厚实的巴克特里亚边塞居鲁士城,却有些束手无策,所以过去两三年间,秦人都是看准时机跑进去抢掠一番后,就只能无奈地退回来,他们无法占领那里。

    如今有了卫鞅献上的火药火炮,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卫鞅却不这么看,他说道:“秦君以为,能马上取江山,能马上治江山焉?”

    赵渠梁一愣,问道:“此言何意?”卫鞅道:“过去三十年间,秦人在西域天山葱岭间游牧迁徙,打下一座城邑烧杀掳掠就走,当时是为了躲避昊朝追赶,迫不得已。现如今却不一样了,敢问秦君,你是继续做葱岭以西的一介流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呢?还是想建立一个赫赫大邦,建立一个能够与昊朝比肩,传递十代几十代的西方华夏?”

    赵渠梁深受震动,避席道:“自然是后者!但渠梁愚钝,还请先生教我马下治江山之法。”

    卫鞅道:“其实并不难,在中国,商汤周武昊高,三者都是逆上造反取天下,夺取后却顺势怀柔守天下。而当年吴王夫差楚白公胜,都是因为穷兵黩武而遭致灭亡,昊孝武帝也差点因为如此而导致国家覆灭。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

    “所谓的文,就是制度!”

    “制度?”

    “不错。”卫鞅指着赵渠梁身上的华服道:“前日秦君穿着胡服,我便一言不发,今日改穿华服,我便滔滔不绝的原因就在于此。要想长治久安,就必先有一套合适的制度,夏朝的时候,周人祖先不窋失官,于是奔于戎狄之间,几百年来一事无成,直到太王时,重新建立宫室制度,这才有了后来的六百年周朝”

    “秦人的经历与不窋时的周人何其相似啊,虽然窜入戎狄,秦君现在也以塞人月氏之长自居,秦人渐染胡俗,肉为食,酪为浆。但毕竟是华夏贵胄,昊天上帝的子孙,古往今来,只闻以夏变夷者,未闻以夷变夏者。如今秦国已在葱岭以西站稳脚跟,又征服了萨迦人所居的大宛城,还想向西方南方的波斯边郡继续拓展。这些地区虽然与中原有水土差异,但都是农耕之地,且有自己的文字神祗。”

    “临漳学宫近来有一种理论,文明高者,必然同化文明低劣者。到了城郭农田里,胡服辫发那一套就不适用了,若不想百年之内,秦人淹没于胡人塞人的海洋里,忘了自己的文字衣冠,忘了自己来自何方,秦君就必须更易秦制,恢复华夏礼乐,让异族变成秦人,而不是秦人变成异族!”

    “卫先生真是秦国的大救星啊!”卫鞅的话,正中赵渠梁下怀,他其实是出生在昊朝境内的,跟随秦献公西迁时已经记事,也依稀记得中原的繁华文明,心向往之,如今也很想让秦人也建立一个如中国一般的国度

    在接下来的六年间,依靠卫鞅从中原带来的火药和大炮,原本在居鲁士城前一筹莫展的秦人开始发威,连续攻城略地,也不再抢完就跑,而是步步为营,逐渐吞并了整个波斯的边郡巴克特里亚。

    昊元126年(公元前350年),在将秦人的大本营从河中草原迁到农耕城郭相望的巴克特里亚蓝氏城后,赵渠梁便请卫鞅为他划定国策。卫鞅作了《卫君书》24篇,献给赵渠梁,每奏上一篇,赵渠梁都称赞叫好。

    卫鞅的策略,基本上是为秦人划定了一条从游牧行国迅速转化为农耕君主国的道路。

    首先,采取南北面官制度,在北部的河中天山以西草原地区,设置北面官,又称之为五部翕侯制,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但各部翕侯的兵权归于秦君。南面官则治大宛巴克特里亚等地,设置郡县,将城郭里的波斯人和塞人编户齐民。秦君也会按照过去三十年的传统,进行四时巡守,以保证对草原翕侯的控制。

    其次,制定法律,这一点倒是不用愁,虽然过去三十年里,秦人在游牧迁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