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再步红尘简介: 第二章 没出息的儿子  这年冬天大姐定了亲,陈婶儿娘家的邻居。过年时候他们父子两人来拜节,大姐也偷偷地看见了那个忠厚本份的小伙子。  在兰耀祖出去送客的时候,秦氏把大女儿叫到了房里。老大晓风脸红红的,把头抵怀里抱着的小五儿头上,小五儿手里耍弄着小鞭子,耳朵里却听着母亲训话:那家人厚道,婆婆也不事儿多,好伺侯,你又会做饭做衣服,她也没什么可挑咱的。人家弟兄两个,家里有几间房,有几亩地,过两三年成了亲,以后有个三男两女的,就好好过去了。  此时大姐肌肤胜雪,脸带红晕,修眉长目,宛如画中人。小五儿呆呆地看着她,想到有一天嫁做他人妇,开枝散叶,费心巴力地过活,渐渐老去,象一根草一样地枯萎掉,顿觉悲苦不堪,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大姐心不在焉地慢慢用柔软的手指擦着小五儿脸上的眼泪,突然叫道:“你哭什么呢?娘,小五儿哭了!”  娘把小五儿抱过去道:“哭什么?不愿意让姐姐娶到人家去?傻孩子,姐姐娶了也能回来看你呀。”小五儿只是把头抵在娘的颈窝里默默地流泪,大姐又好羞又好笑,也走近了去哄小五儿,小五儿伸出手把她搂到娘的另一边肩膀上。  过了两天,兰耀祖的莫逆之交,陈文俊也带着他的儿子小岳哥儿也来拜节,那小岳哥生得干净斯文,气质沉静不张扬,甚受兰耀祖的喜爱。夸奖几句后,三言两语就说到了岳哥儿的字上。  兰小五儿被姐姐们指派出来看看待客的有什么好点心,看见会客的堂屋里没人,便迈步向里走,直奔花梨木大方桌上的糕饼而去。听到当作书房的侧屋里有人说话,探头看时,见好为人师的爹正站在那里侃侃而谈,大讲字的间架结构。小岳哥站在桌子对面,一脸的钦佩。  兰耀祖讲了个心满意足,才对岳哥儿说道“你写两个字给我看看!”  小岳哥儿随手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兰耀祖又道这个“岳”字写得还行,“陈”字的左耳写得不好,耳钩宜小以让右,横向斜度应稍大,竖的收笔用垂露。嘴里说着手里就又写了一个软耳,然后示意岳哥儿写一下。  岳哥认真地在砚台边上罡着多余的墨,忽然看见砚台中又出现了一管笔,然后他们便看到了跪在椅子上的兰小五儿,用力握着笔,在纸上写了个软耳,他们目瞪口呆的时候,小五儿又写了一个,然后又一个,竟然隐隐有了几分兰耀祖字体的风骨。  兰耀祖不相信的从岳哥儿手中拿过笔,写了个“陈”字,等候片刻,见小五儿依旧一脸痴呆状,就又写了个“一”,看着小五儿跟着写了,又写了二、三、王、田等简单的字,眼盯着小五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跟着写下来,不禁和陈秀才面面相觑,陈秀才也是惊叹不已。兰耀祖眼含热泪,拉着陈秀才的手说“文昌若生子如此,夫复何求?”陈秀才道:生女如此,亦是难得,此岂非上苍之褒奖也?!  兰耀祖又是惊喜又是叹息,一时只觉满心的酸甜苦辣,对着陈秀才感慨了岂止万分?  就在他们激动不已的时候,小五儿听见了姐姐们的招唤声,跑到堂屋里,袖子里藏了几个糕饼溜回了姐姐们的房里。  一会儿,兰家姐妹们就听到了爹招呼炒菜摆酒。正月里凡事齐备,老大老二两个女儿流水地端菜碟果碟上去。陈秀才对兰耀祖半是宽慰半是真诚地夸赞了他的女儿们。因他一向喜欢二丫头晓雅性情爽快明朗,也趁机给他家岳哥儿订了亲。三个大小男人都心情极好,高高兴兴地喝酒吃菜,直到天色近晚,陈文俊才红扑扑着一张脸,携了儿子告辞回家。兰耀祖喝得醉熏熏的,在房里躺着一会儿哭一会笑儿,之乎者也个不停,秦氏带着女儿们收拾家务,刚交四岁的小五儿在窗前玩着小鞭子,脸上有一丝淡淡的微笑。  第二天晚上起,兰耀祖开始在秦我做针线活儿的小炕桌上教小女儿写字,有时候读一些启蒙的小文章。  从《千字文》教起,每天学上两句,兰耀祖从女儿的眼睛里没有看到的都是了悟,没有疑惑,不由又叹息道:“要是个儿子还怕不是状元?”  秦氏却不以为忤,笑道:“你们家就没有这个命!女儿家家的,可不就该是你说的那个无才便是德么?你这样费心神教她做什么?”兰秀才笑道:“只当是个没出息的儿子罢了,先过过养儿子的瘾。”  秦氏不再说话,也高高兴兴地在旁边做些针线,一会看看小五儿写的字,一会听听丈夫的评语,见都是好话,就又低下头去做手里的活儿。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小五儿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墙脚里。  琐呐声在窗外响了一边又一边。小五儿站角落里,从人群的缝隙里看着大姐向着爹娘盈盈下拜。大姐已盘发开脸,红衣凤冠,朱唇明眸,温婉之中有几分陌生的艳丽。她看着姐姐被搭上盖头簇拥出去,院子里人声嘈杂,笑语不断,心里终究是高兴不起来。耳听得琐呐声渐渐远去,心中更是无限的失落。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小五儿慢慢地写完后又拿起纸来吟读一遍,眼里的泪水便要溢出来。大姐的出嫁令她着实地郁闷了几天。这一阵子兰耀祖总在忙,先忙大姐的婚事,又忙姜秀才房宅的事,无暇顾及小五儿的学业。吃过晚饭,她便闷坐在秦氏的炕桌旁,翻看几页书。  兰耀祖在教学上却并不呆板,一部《大学》还在一遍又一遍的“明明德”。朗朗上口的《诗经》却先教了很多篇,做对与吟诗的道理也用浅显的语言给小五儿讲了一些,时常拿了一些诗文品评一番,眼看得小五儿也就有一点点进步。其实小五儿私下里认为父亲还是很有教学天赋的,比后世的填鸭教学要好得多,如果能把他的教学思路推广开去,没准儿也是一先驱,超越了后世的什么什么家。  秦氏感受到了小五儿的烦闷,心里有几分纳罕,虽然她现在已经彻底没有了对小女儿不好的预感,但这个母亲还是细致地发现了小女儿的多愁善感,甚至现在她都能感觉到这个一向省心听话的小女儿现在正心烦气躁。她想了一会儿,最终眼都不抬地说小五儿要困了早点去睡,小五儿没吱声,似乎没有听到。  大门外传来叩门声,秦氏起身去开了门,兰耀祖带着一股寒风走进屋来,看到他鼻子冻得红红的,小五儿心里不由一动,给爹做个口罩带上就好了。  兰耀祖一身的酒气,又让秦氏暖了一壶酒,晚上留的饭当作了下酒菜摆上了桌。喝了酒的兰秀才不再是酸丁模样,他很兴奋,一会儿叫嚷“娘子饮一杯”,一会儿摸着小五儿的头叫“儿子喝一口”,逗得她们娘俩儿哈哈直笑,这才得意洋洋地讲述这几天发生的事。原来这姜秀才是城里的一富庶之家,除了所住的宅子之外,还有几间空房在县衙的斜对过儿。有个豪绅看中了这几间房,勾结了县官强行占去。姜秀才人虽是个和善的酸儒,骨子里却有几分硬气,到豪绅门前宣讲分辨,却被一顿棍棒打了个半死。他的几个好友,联络了几个秀才,一群生员,每天在县衙前闹哄,又是递状子,又是四处找乡绅联名做保,一时间竟闹得喧哄哄的,人人皆知,还有说书先生编了话本四处传讲。姜秀才趁势把状子递到了知府手里,偏巧知府司大人是苦寒秀才出身,闻听斯文受辱,更觉不平,甚为恼怒,在状纸上申斥了县官一顿,著令退回所占房屋,将案子打回了县里。县官再三顶着不办理,司大人三番两次下文催促,昨天更是亲临本县,终于要回了宅屋,秀才们还逼得那豪绅写了服罪书。兰秀才讲起那县官与豪绅的狼狈相来神采飞扬,便不复酸儒的样子,颇有几分英挺之气,小五儿暗想这个样子还算对得起娘当年的如花容貌,看起来娘没有选错人。  夜深了,小五儿看着娘关好了门,才回到姐姐们的房里。四丫头亭亭还在黑暗里睁着眼等着她,小五儿一爬上坑,要亭就凑到她耳边悄声说:“我解开了,你给我弄上那个记号,明天我带你出去玩。”小五儿把四姐的缠脚布不松不紧地绕上,临了按着秦氏系扣的方式打了个扣儿。四姐从年前缠脚以来,一直是这样阳奉阴违。她们吸取了三姐当初的教训,决不硬顶。秦氏一开始检查了几次,每次亭亭就按小五儿教的那样,拼命把脚指头缩起来,看着都觉得要抽筋了。秦氏见效果明显,缠脚异常成功,也便松懈了下来,还夸四丫头最乖最听话。见风头已过,这个最听话的四丫头对小五儿的感激之情也渐渐淡下来了,除了系扣儿的时候有求于她,其余时候也便不再惟小五儿之命是从了,偶尔还会甩开小胳膊小腿的妹妹自己出了大门去玩。小五儿既不敢告诉娘,又打不过四姐,只能叹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卸磨杀驴,唉,人心不古啊。这一晚上,小五儿又叹息着进入了梦乡。  生活中总有些事就象小插曲一样一晃而过,无论是小五儿还是具体到现实生活中麻木的我们,都会漠不关心,转瞬即忘,然而真的只是个小插曲吗?或者说这些小插曲就是种子,注定了结出个福瓜或者祸果?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再步红尘》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关键词:再步红尘最新章节,再步红尘无弹窗,再步红尘全文阅读.
最新9章更新时间:2017-08-10
百度推荐区域 | 再步红尘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