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含锡量比较高,据杨南所知,只有唐代以前的铜镜才是含锡量较高的,自唐代以后,铜镜中的含锡量越来越少。
三角眼眼睛一转:“小兄弟,这古书五百块钱我绝对不能卖你,如果你真的要买,就把这铜镜一起买了,一千块钱。”
这铜镜三角眼的心里价位是两三百块钱,如果连同古书能卖到一千块,古书的价格就变成了七八百块,这样一来,自己就不亏了。
杨南再度犹豫了一下,随后一咬牙:“一千就一千,也不差三头两百的。”
杨南说完之后,果断的交了钱,三角眼笑呵呵的把钱揣入兜中。
“这古书值一千块钱吗?”鲍含烟翻着书,这是民国期间的课本,也就是现在学生使得教科书。
“不知道。”杨南摇摇头,老子哪知道这破书值不值一千块钱。
鲍含烟立马瞪起眼睛:“不知道你还买,显得你有钱啊。”
“我主要又不是买书,而是相中这铜镜了。”杨南微微一笑,拿出了铜镜。
“这铜镜值钱吗?鉴宝上都说了,铜镜不值钱,就算几千年的铜镜,也才值几十万,要是几千年的青花瓷,最起码值上百万,上千万也十分的常见。”现在电视上鉴宝的节目很多,鲍含烟偶尔也看看。
“如果你花了几百块钱买个值几十万的还不满足吗?”杨南反问道,姐姐啊,你期望也太高了吧。
捡漏并不是以非常低的价格买到价值十分高的物件,而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很低的价钱买到高于本身价值的方式,如果价值十倍以内,就算是捡小漏,数十倍上百倍就叫捡大漏。
“那,那这铜镜能卖几十万吗?”鲍含烟又问道,如果杨南花几百块钱买到几十万的东西,的确是捡漏,还是捡大漏,但首先要确定这铜镜能卖到几十万再说,鉴宝上可说过,那些做旧的铜镜,都是现代的物品,几乎一分钱不值,毕竟现在根本没人用铜镜了。
“找个专业人士看看吧,我觉得能。”杨南抬腿已经迈进一家古玩行,鲍含烟连忙跟上,她已经见识过杨南的身手,觉得还是跟随杨南安全一些。
“请问先生是买东西还是卖东西?”见有客人前来,古玩行的伙计急忙出来迎接。
古玩这行与其他不同,从不以貌取人,有些人穿的溜光水滑兜里并没银子,相反有的人穿的很是普通,买卖几十上百万的东西,连眼都不眨一下。
“卖东西,古铜镜。”杨南道。
“先生稍等。”小伙计把杨南二人带到偏厅,备上茶水之后离开了。
“服务还不错。”鲍含烟喝了杯茶水,眼睛四下瞧着,打量着房间中的摆设,因为是第一次进古玩行,所以很是好奇。
没到三分钟,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满脸慈祥的走了出来,一看就让人感觉到温暖。
“小兄弟,是你要卖铜镜吗?”古河坐在杨南的对面,声音很是和蔼,如邻家老爷爷一般。
杨南把铜镜递给古河:“麻烦您帮掌掌眼。”
见到铜镜,古河一皱眉,有些不悦:“小兄弟,要是这铜镜就算了,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刚在外面淘来的吧。”
“您觉得是赝品?”杨南并没生气,既然古河能说出这铜镜的来历,估计他以前看过,也给出过结果。
“难道小兄弟认为是真的?”古河反问道,这铜镜做旧手段算不上高明,骗骗外行还可以。
“我认为是,至少也要有几百年了。”杨南底气十足,五百年之内的物品,自己能判断出具体年份,这铜镜自己判断不出来,就肯定超过五百年。
古河犹豫了一下:“何以见得?”
既然你认为这是真的,总得说出你的理由吧。
杨南知道,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