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鉴于西班牙军队的英勇顽强作风,今后行文中不再将他们贬称为“叛军”。

    ~~~~~~~~~~~~~~~~~~~~~~~~~~~~~~~~

    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国第一执政之后,从1801到1804年的数年间,法西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一个“蜜月期”。拿破仑与当时的西班牙权臣,内阁首相戈多伊(所谓的和平亲王),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和平合约,包括《吕纳维尔条约》、《阿兰胡埃斯条约》、《法西条约》等等。这些条约的签署与执行,事实上已将法兰西与西班牙两国结成一个坚定的反英同盟。

    也是在这一时期,在戈多伊首相的殷切请求下,一批有经验的法国教官翻越比利牛斯山脉,走入西班牙人的军营内。他们以《1791年的条例》为蓝本,采用法军实战案例做参照,帮助伊比利斯半岛的盟友训练出一支新式军队。

    很快,西班牙步兵就抛弃了保守、迟缓、落伍的旧时方阵,进而采取密集纵队的强化攻击队形,要求士兵不顾敌方火力威胁,始终保持队列做高速前进,直扑敌军阵地,并企图用白刃决胜负。

    这种攻击战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军官不需要太多军事理论知识做为铺垫,只需花费很少时间与精力,就能迅速指挥起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并让训练不足的新兵可以保持信心和团结。西班牙的民族英雄,1808年“拜伦之战”的最大功臣,卡斯塔?里奥斯将军,就曾受到法国教官的战术思想熏陶,并运用这类战术一举围歼了法军2万多人。

    ……

    卡多索上校指挥的这支西班牙步兵团,拥有三个营的兵力。在进攻时,依然采用的是法军经典的混合阵形攻击方式,团长将中间一个营全部展开为三列横队,该横队营的左右两侧间距10米外,是做纵队攻势的两个营。野战中,这类混合阵形能充分发挥横队的强大火力,同时,两路纵队不仅能伺机发动突袭,而且能保护容易受到攻击的横队的侧翼。

    然而,这类威力强大且便于突袭的混合攻击阵形,绝不能在压制或摧毁敌方炮兵阵地之前,或是敌军战术素养高于己方的情况下,用于同要塞守军大打攻坚战(尤其是装备有远距离射程步枪的守军)。很不幸的是,由于战地情报的缺失与不完整,导致卡多索上校连续犯下三项致命错误。

    法军炮火自从开始发射后,就从未停息,倒是己方火炮首先遭遇重创,损失一门火炮;防御采石镇的守军,不是胆怯于阵地战的水兵营,而是战斗经验丰富的法国老兵;敌方阵地显然不只是一道简陋的胸墙,那是斜坡、铁丝网、壕沟、胸墙、士兵、火炮,相互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

    此外,法军阵地指挥官,德尔尼将军还在自己的第一旅,以及充当预备队的第四旅中,将所有装备贝克步枪(配发米尼弹)的800名尖兵,与从第三旅调换的四个步兵连(400人),临时组织成为12个狙击连队(每连100人)。其中,正面配属6个狙击连,两翼各有3个狙击连。狙击手们可以在100到200吗范围之内,远距离杀伤来犯之敌。与此同时,西班牙军队却受原有法军教官的战术影响,极少装备发射速度慢的前装线膛枪。

    当卡多索上校意识或部分意识到长官们的情报失误时,束手无策的他已没有机会做任何调整,只能眼睁睁的和自己的士兵,一同迈向地狱的死亡通道。

    爬上斜坡之后,是10米宽的狭窄平台,后端安插了一条铁丝网,再往前,则是一道宽阔的防步兵壕沟。视野延伸,又有一道铁丝网,以及胸墙之后的数百名法国守军。他们好整以暇,端起手中的步枪,齐齐对准了想要进犯己方阵地的西班牙士兵。

    卡多索上校是第一个冲上斜坡平台,同样也是第一个英勇阵亡。

    在他绝望的挥舞起军刀,狂热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