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范围的旱灾。     4)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5)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6)应龙     古代传说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传说善兴云作雨的神。     7)螭龙     有两种说法:一说国传说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为龙”,“两角者虬”。     9)蟠龙     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     10)囚牛     龙九子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便刻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11)睚毗     龙九子的老二,是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以显得更加威严。发怒时瞪眼,或极小的仇恨。     12)嘲风     龙九子的老三。样子像狗,平生好险。     13)蒲牢     龙九子的四儿,喜欢吼叫,人们把它安在钟,大多是蒲牢的形象。一说它生活在海边,胆子较小,怕海里的鲸鱼,一遇到会大叫,所以把他安在钟,而撞钟的横木雕着鲸鱼的形象     14)狻猊     龙九子的五儿是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或香炉,让它为佛门护法。     15)霸下     又名贔屭,龙九子的六儿,样子似龟。相传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16)狴犴负屃     龙九子的八儿,身似龙,雅好斯,盘绕在石碑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他杀死!     21)趴蝮。     实际写法为,发音为八下,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趴蝮,造型非常优美,传说它的形象似龙非龙,似虾非虾,平生最喜欢水,伴水而居。它爱喜波弄水,常年累月在河水玩耍,又名帆蚣,擅水性,喜欢吃水妖,据说是龙王最喜之子。     22)祸斗。     外形和一般的狗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它通体的毛都是黑色,并且泛出特殊的光泽。有少数祸斗,尾巴尖是开叉的,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异的地方。事实,仅凭外表,你无法从它们的外形觉察出任何异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担任火神助手的工作,有时火神因为某些原因离职,祸斗甚至要接手神的职司。     23)蜚     出于太山,样子象牛,头部白色,独眼,蛇尾,古的瘟疫之兽。     24)化蛇     这是个人面豺身,背生双翼,行走如蛇,盘行蠕动的怪物。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大声啼哭,又像是妇人在叱骂。化蛇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会招来滔天的洪水。有记载。据说春秋时代,有农夫在魏国大梁城附近听见婴儿啼哭,找到后发现却是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果然泛滥,淹没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镇乡村。     25)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有载。     26)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