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嘞,我一定争这口气。”

    苏信笑答了一句,然后坐在沙发上,抬起目光,刚才没仔细看,现在才发现前世多年未见,三伯苏建军已经苍老了很多,两鬓斑白,脸颊黑瘦深陷进去,心里顿时有些感慨。

    说实话,苏信挺佩服这个三伯的,口才了得,胸襟宽广,是个有本事的人,当年老爸苏柄言考上大学,而三大伯苏建军入伍当兵,退役后他回到老家,不顾全家反对,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甚至是贷款买了辆大客车,成为那个年代老家的第一个客运司机。

    从哪儿开始,三伯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没两年家里就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成了那个年代风光无比、人人眼馋的万元户。可以说,自己这个三伯跟老爸是老家涌泉村那个山窝窝里最有出息的两个人。

    但相比老爸,三伯苏建军的命运更加多舛,儿子苏羽天生残疾,下半身瘫痪,长期卧病在床,饱受病痛折磨,在十九岁那年,也就是苏信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吞刀片自杀了。

    这件事对三伯打击很大,他卖了老家的房子车子,离开老家来到里津市,后来三伯母开了家旅馆,他干起了包工头,专门承包别墅施工工程,刚开始的时候顺风顺水,赚了好大一笔钱。

    本来以为时来运转,却没想到是命运在嘲弄他。两年前,他承包了一座名叫紫云山庄的别墅群的花园施工工程,可等完工后,老板携款跑路了,上百万的尾账全落在他的头上,下面小包工头天天上门催账,可这么多钱他就是把家当全抵上都填不满这个大窟窿,后来闹到法院打官司,纠葛到现在依然是焦头烂额没有解决。

    可想而知,在这么大的精神压力下,他的日子过得有多么苦不堪言,只是三伯向来乐观,而且打落牙齿往肚子吞。这些烦心事苏信如果不是知道实情,从三伯带着笑意的脸上是看不出来的,心里感叹了一下,见他杯子里的茶水见底了,连忙给满上。

    苏建军接过满上的浓茶,喝了一口,然后对苏柄言道:“老四,今天来这里,是有件事情要告诉你。”

    一向沉默少话的苏柄言抬起头,掐灭烟蒂道:“三哥,你说。”

    苏建军放下茶杯,道:“老四你也知道我现在的情况,官司缠身,天天有人催账,在市里我是实在呆不下去了,准备把小旅馆卖掉回老家。”

    “哦?”苏柄言露出一丝讶异的神色,但是仔细想了想,又觉得老三做出这个决定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点点头,“这样也好,只是回老家你准备做些什么?”

    既然引出了话题,苏建军就不在藏着捏着,直入正题道:“我准备在涌泉村搞一个农场,地址我也考察过了,就在涌泉村后面的莫叶山,那里环境地理位置好,土壤肥沃,三面环山一个湖泊,至于主要经营的方向,我的设想是种植茶油树和养猪,现在大家富裕起来了,种植茶油树和养猪的人是越来越少,而且茶油的价格飙升的厉害,绝对有发展前途。”

    听了这话,苏信倒是一愣,三伯快五十岁的人了,膝下无子,一生遭遇过那么多挫折,现在依然敢轻装上阵从头再来,凭这份魄力和胆识,他不得不敬佩。

    苏柄言点了点头,“搞农场这个想法倒是不错,现在中国经济上了高速轨道,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农场这类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再过几年,农场成型后,肯定能赚钱。”

    谢小芬chā话道:“我也觉得搞农场很有前途,三哥,如果你要干,全家人都支持你。”

    见老弟弟媳都挺感兴趣,苏建军继续道:“反正现在搞农场肯定是稳赚不赔的,只是这么大的一个摊子,我一个人肯定搞不来。老四呀,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我觉得咱两兄弟搭伙能成。不过我也知道你生在官场做这些事情不方便,其实具体的事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