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谁,犯了重罪,应该怎么量刑皆由三司依律裁决,该判流配就流配,该秋决就秋决。”
沐慈再次强调:“国家法律在上,情在法下,王也在法下。”
有了“律法在上,情在法下”这个基调,常大学士的公子被判斩监候,就是先羁押,等到第二年秋天再进行秋审、朝审,然后决定是否执行死刑。相当于死缓。
同样,有了“律法在上,王在法下”这个基调,安顺郡王也倒霉了。虽然他把苏砚所说的几大罪都推给了下属,自己只推说不知,但他根本不能完全逃脱干系,怎样也有个御下不严,监管不力,纵奴行凶的罪名。且他国丧期宴乐,武力抵抗圣旨和御林军是板上钉钉的,这么多眼睛看见呢,抵赖不了。
没有人问楚王的意见,大家都清楚泰和楼一案是怎么回事,判轻了对不住楚王,判重了又伤了德光帝颜面。
不过呢,沐慈不发表意见,不代表没人敢说话。作为管理宗室的宗正寺卿清河王,要怎么处理安顺郡王是他分内的事。清河王看场面僵持,知道自己该站出来说话啦。
清河王辈分高,声望高,圣心也足,办差事根本就不怕得罪人,再说得罪安顺郡王也没什么压力。清河王于是说:“安顺郡王行为不端是事实,按国家法律也好,祖宗家法也罢,不能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但他所涉,并未伤及太多无辜,纵奴杀人也没有确证,不算罪大恶极。依律,降一级爵位,罚三年禄米。依宗法,发配到皇陵,思过几年也就是了。”
一般皇族都不能正法,但犯错的不能不管,女xìng都发往静业寺清修,为皇族家国祈福;而监禁男xìng的法子就是送到皇陵,对外说是守灵尽孝也好听点,不伤皇族颜面。
德光帝见自家九弟没反对,且这样也保住了安顺郡王的命,就点头同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幸三港,分别在:
南部徐州,崔口港
东南部扬州,蓬莱港
东部魏州,天泽港
第288章 yīn差阳错·昏招
散朝后,沐慈身体不适,德光帝本有一肚子话想留他说一说,却不好强留,让他赶紧回家休息。
今天是赵太师轮值,在德光帝身边辅助理政。德光帝对这个老师很依赖,处理政务的时候总喜欢问他的意见,这一次也很自然,问起赵太师此次对安顺郡王的处理……送皇陵监禁,是不是正确?
赵太师看德光帝有一丝犹豫……
不!不能叫任何人破坏德光帝和楚王的兄弟关系,安顺郡王算什么,只占了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便宜,要说用处,唯一用处就是当猪队友拖后腿。
及不上楚王一星半点。
两权相害都要取其轻,更不要说一利一害,还需要选择吗?
赵太师不用选,果断说:“陛下,老臣不是宗室,不敢评判宗正寺卿清河王殿下的决断,”点出这次处理是光明正大,正统合法的,又道,“但老臣想起一事,若陛下不嫌老臣啰嗦,就容老臣讲上一讲。”
德光帝自小被赵太师教导,知道老师是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立即正襟危坐:“请讲。”
“老臣年轻时曾断过一个案子,是zhēn rén真事。”赵太师说,“我所辖州郡内有一富户,人称员外,嫡妻过逝,留下一子。未免儿子受罪,员外便续娶了妻子的亲妹为继妻。这继母对姐姐留下的长子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有好吃好玩的,先给长子,亲生儿子反要靠后;有好先生,先给长子聘请,长子稍有不满,立即换先生,而自家儿子只送入乡学;总之,长子要什么给什么,千依百顺。谁敢给长子半点气受,继母必给长子撑腰。就连两兄弟犯了同样的错,这继母也要拦着丈夫不要打长子,自己儿子反倒被打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