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耐心十足,并不嫌孩子吵闹,偶尔也跟着下场踢几回。他的体力比不过孩子,好在技巧极高,花式踢法一下子就收了十几个小王孙粉。四郎沐若彬,虽因父亲的变故而消沉,可骨子里是个爱玩的,就用轮椅推着腿上夹着夹板的二郎沐若柏过来瞧热闹。
沐慈看到带轮子的椅子,下意识瞧了王梓光一眼,王梓光涨红了脸,呐呐说:“不是我,我就是……就是对四表哥随口提了提,是他自己想的……当然我……稍微帮了点小忙。”王梓光上辈子身体极弱,轮椅是常用的。
沐慈揪一下他的小辫子:“知道不好意思,说明还有耻感。”
王梓光:“……再不会了。”
……
虽每天玩得开心,又能天天见到偶像,可王梓光也不忘每天写一百个“永”字,因被苏砚认了做关门弟子,他的练字纸每隔几日就要送去给苏砚指点。
九月初五,是朝廷宣布新工作时间制度后的第一次休假。王梓光刚好趁老师休假,送练字纸过去。
苏砚点评一番,便旁敲侧击问王梓光:“你最近在做什么?”
王梓光极为机灵,知他想问楚王,因苏砚为人耿直,且有君子之风不会乱传话,他便把楚王没有受伤,组织蹴鞠比赛的目的说了,叫苏砚更是无语……
高山仰止啊。
苏砚简直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滔滔不绝的敬仰之情,也想直接贡献膝盖。把明日准备提jiāo的,弹劾楚王不务正业,倡导歪风的奏本压了下去。
王梓光去摸苏砚的羽毛笔用,苏砚想起这也是楚王的工匠首制,觉得小孩都喜欢新事物,便问:“用过吗?觉得这笔如何?”
听说户部的记录、核算的吏员都在用。
“好用,毛笔软趴趴的,这个硬,初学者好掌握。”王梓光说。
苏砚虽听不得有人说毛笔不好,但他是个能听得进意见的,按捺着心情又问:“还有呢?”
王梓光眼珠子转了转,才说:“这笔制作容易,也便宜,家里养几只鸡鸭鹅就有笔。老师,贫户家的子弟许多买不起纸笔。这笔写的字小,也不费纸。”
苏砚长叹口气……
易掌握,方便廉价,省纸,有这些优点,够了,完败毛笔字。
王梓光知道未来趋势,文明程度越高,人越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追求简便快捷,未来的趋势由羽毛笔→钢笔→圆珠笔、中xìng水笔这样发展。
但他不说,怕一生热爱毛笔字的老师伤心。
王梓光又想到沐慈手拿羽毛笔的仙姿,觉得最大的优点是——适合装逼,一定会迅速在京城那些世家子女,纨绔少年中率先流行起来。
苏砚心里清楚,又是叹气:“这笔的好处多,长此以往,书法一道将要没落了。”
王梓光极清楚将来书法没落是一定的,只好劝:“老师,发展是挡不住的,不过您可以往好处想,以后但凡习学书法的,都是极热爱此道的,”毫不羞耻地指了指自己,又意有所指,“总比硬逼着某些不喜欢书法的人去练习要好。”
苏砚:“……”忽然手痒想揍学生了,肿么破?
最后苏砚发出一声长叹,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解脱般,道:“小小一支笔,是利于兴学兴国的。若因我之迂腐不化,阻了……”随即苦笑,拍拍王梓光的肩膀,“阻不住,你说得对,‘发展是挡不住的’。”
王梓光又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书法老师。
是的,苏砚是真正的学者,大师。他在文学领域有相当造诣,却从不骄傲(较真不是骄傲);有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胸襟宽广而坦dàng,尽管有不赞同,却因惠及千万百姓而做出让步。
献身于真理,让人肃然起敬。
沐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