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几个媳fù子和丫头来了。
因为是农户,故而连fù女都长得黑一些,都是有力气的模样,苏帘几个媳fù子去厨房,下厨各自做一道菜展示展示厨艺,至于几个丫头,苏帘细细问过之后,竟然没有一个是识字的,便决定不收丫头了,反正她晚上都是进桃源睡觉,要是被外人发现就不好了。
大约一刻钟后,几个媳fù子端了各自的菜上来,一瞧就是油腻腻叫人没食yù的直接淘汰掉,苏帘尝过了几个瞧着菜色不错的,最后颇为惊讶地指着那个蘑菇汤道:“这个是谁做的?”
一个矮胖的媳fù子走上前来,红黑的脸上带着农家fù人独有的羞赧,粗糙还带着油腻的胖手在自己的青灰色的粗麻布裙上抹了两下,才嗫嚅着道:“东家,是俺,王五家的。”
原来这个就是王老头的侄媳fù啊,果然厨艺不错,不但咸淡适中,更重要的是味道调和得极对苏帘的口味。苏帘放下勺子,敲定:“就你了。”
王五媳fù高兴地满脸通红,她搓着胖手,半是不好意思地询问道:“东家,那工钱……”
工钱嘛,苏帘也不了解行情,便想到了宫里宫女的俸禄,记得二等女子一年的俸禄是六两银子,便道:“一个月半两银子如何?”
王五媳fù立刻高兴地傻了眼,半晌才小鸡啄米似的点头:“中!太中了!!”
苏帘擦了擦唇角,道:“你每日早晨过来做早膳,晚上做过晚膳之后,就可以收工回家照看孩子。要是遇上不好的天气,就住在后头的排房里。”
王五媳fù合不拢嘴地弓腰谢着,当即便去后厨忙着了。如此,王五媳fù便在苏帘的宅子里成了一名正式聘用的厨娘。
第六章:未亡人的悠闲日子(上)
更新时间2014-6-27 20:04:22 字数:2046
王五媳fù年纪已经四十了,苏帘便唤她王嫫。虽是叫她做厨娘,但她极勤快,每天天不亮便过来扫院子、擦地,喂马喂牛喂狗。
马是苏帘现在的坐骑,一匹雪白无瑕的荷兰温血马,其实苏帘更喜欢蒙古伊犁马,但是伊犁马属于贡马,她怕太招眼就选了荷兰马,因体型不是高高大,故而看上去跟寻常的马没什么区别,但是苏帘知道这马耐力充足,非一般马可比;牛,是荷士登rǔ牛,苏帘在宅子里也放了一头;狗自然是团子、毛球和黑球了。
王嫫忙活到天明方才去厨房做饭,早膳按照苏帘的要求,热了一碗杏仁nǎi子,一碟茴香馅儿的小笼包,一碗黄瓜酱菜,一道素炒蘑菇。王嫫做的酱菜味道十分地道,腌制得十分入味,黄瓜酱菜酸辣可口,很是爽脆,苏帘吃得很对胃口。
又过了三五日,苏帘瞧着自己只有那两套男装,女装只有满人的几套旗服,而苏帘打心眼里是更喜欢汉服的,趁着天气晴好,便骑了马进程,问了王嫫,才晓得皇城内的太平街上有个寿隆绣庄,绸缎料子好,量身定做的衣裳手工也好,苏帘便去了。
身为一个女人,天生就对服装有一种来自基因里的痴迷。穿男装纯粹为了方便,苏帘可不喜欢时时刻刻都是这般样子。
不疾不徐而去,约莫快中午的时候才到达目的地,也是苏帘不甚熟悉这个时代的京城,走了不少弯路的缘故。
寿隆绣庄果然热闹非常,出入的都是着绫罗的富贵人,苏帘一下马立刻便用绣庄人员客客气气迎上来。来的人不少,但多半是坐着马车来的,像苏帘这样单骑而来的不多。
一入绣庄大堂,里头成片拜访这色彩艳丽、花样缤纷的料子,绸缎绫罗锦绣绡绮绢纱绉,各种品类,可谓是应有尽有。
负责专门接待苏帘的是个穿着枣红福字纹喜庆衣裳三十来岁的人,约莫是掌柜一类的人物,但绝不是大掌柜。掌柜很是圆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