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帕渐渐潮湿,松开来看时,上面已经满是血色。

    “皇上这病,怎么一点也不见好?”她明明知道这样的话很忌讳,可她实在忍不住,继续装作乐观轻松了。他没有力气再说话,喘息渐渐平稳之后,他仰靠在椅背上,摇了摇手,示意她退下。接着,闭上了眼睛,似乎打算好好休憩。

    她帮他盖上一件外套,又拨了拨火盆,这才蹑手蹑脚地转身出去,轻轻地关闭了房门。

    尽管现在正值黄昏,可因为是冬季的缘故,夜幕降临得格外早,城楼上的宫灯已经点亮了。在北风吹拂下轻轻地摇晃着,周围的光线忽明忽暗,她的心头越发凄凉。他的人就像风中之烛,而她的心则像风中枯叶,谁也不比谁的境况更好些。

    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室内只有她一人,把门窗都严密地关闭之后,她点燃一盏蜡烛,借着昏暗的烛光,在床板的夹缝里翻出一个小小的纸包来,展开来,里面是一点点白色的粉末。

    烛光下,她端详了好一阵子,脸上渐渐露出一丝奇怪的笑容。而后,从梳妆匣子里取出一只景泰蓝的镯子。镯子是中空的,只要从接头处打开,就变成了两截。她小心翼翼地把粉末一点点地拨进镯子里,又仔细地扣好,戴在手腕上。的身体很明显地好转起来,既不咳嗽也不气喘了,脸色不像以前那么苍白了。不论是伺候他的奴才,还是朝中大臣,看在眼里,都略略地松了口气。虽然情况并不是很好,可毕竟这偌大的国家,整个江山都要靠他一个人撑着,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能力有资格取而代之,所以绝大部分人还是打心底里地希望他能真正地好起来。人们早已把他当作擎天的支柱,心怀敬畏,实在不敢想象,如果哪一天突然没有了他,这个天下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多尔衮对自己更是充满了信心,情绪也比以往乐观了许多,又恢复了多日不见的意气风发。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不安于呆在紫禁城休养,而是准备去塞外狩猎。那份积极的劲头,热烈得让人根本无法劝阻。

    他对众人的担忧似乎早有预见,所以不等大家开口或者上折子,就提前召集众臣,很轻松愉快地宣布了这个决定。至于理由,是紫禁城里呆腻歪了,闷出病来,太医说他要外出走动走动,只要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就好了。

    于是乎,谁劝阻皇帝出猎,就是存心不想让他恢复健康,这样的罪过谁也不敢承担,只好任由他胡作非为。

    这一次狩猎的地点不是遵化附近,而是他最喜欢的喀拉河屯。大批军队已经提前开往那里清理围场,驻扎戍卫。十一月十五日这一天,一切准备就绪,他带着众多王公大臣,以及各家子弟们,加上几百条猎狗,上千只猎鹰,数千人的队伍浩浩dàngdàng地从齐化门出了京,一路向北而去。

    第九卷 净土千秋掩风流 第一百三十四节 失而复得

    这一次出猎是历年来声势最为浩大,人员最为齐整的一次。往年战乱频繁,很多宗室将领都在外征战,很少能凑齐全,而今年战乱比以往略略少了些,回京参政的人也就多了起来。皇帝出猎,众人自然都要积极跟随,除了有必需职责所在需要留京的,其他人基本都来了。

    而抵达蒙古边境的喀喇河屯时,已经是十一月三十日。再有一个月就是春节了,因此四面八方的藩王和部族贝勒们纷纷提前动身前来朝贡,由于半路上临时接到通告,叫他们不必入京,直接转道去喀喇城,因此一时之间,蒙古、西藏、朝鲜、回部等各路人马陆续汇聚围场,浩浩dàngdàng,好不热闹。因为喀喇城刚刚开始修建,仅仅有了挖好的城墙地基,城内并没有任何屋舍,故而从上至下,人人都扎了营帐居住。白天时候站在山头上望去,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际;到了夜里,更是***阑珊,热闹非凡。

    往日的熟面孔中,却是少了一张。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