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不知道谁爆出杨娴儿的真实身份,是某高级军官的女儿,又是电影学院的学生。人们开始纷纷议论,原来易青的真命天子另有其人;一些刘一菲地粉丝对易青这种“始乱终弃”的行为愤愤不平,甚至破口大骂,浑不顾刘一菲一再对媒体表示,她和易导“只是很好的朋友”。

    后来易青和杨娴儿故意往险恶的荒郊野外走,那些娱乐记者事先没有任何物质准备,跟了半天就跟不下去了。从此,易青这个新闻人物就象人海中的浮沤一样,一下子在媒体上消失了。

    那天易青突然在某电影院现身,向经理表明身份,由于当时造型比较邋遢,留得老长的胡子没及时刮。在媒体上“失踪”了这么久的名人突然出现,而且以这种造型出现,当然没法让人相信。那家经理差点没报了警,以为是哪个盲流冒充名人来诈骗的。

    易青和杨娴儿驱车到了那家小电影院门口,才发现电影院的售票口,卖得居然是录像票。

    大门口放的一个外置间箱里,可以听见里面录像播放的内容。

    易青和杨娴儿停在门口听了一会,杨娴儿顿时面红过耳,随即冷笑道:“又是一家!”

    音箱里传来一个女人像便秘了一样的哼哼声:“哦呃哼啊噢哈啊”

    易青这大半年走过的中国城市中,像河南c山东c四川等地,凡是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的地区,有许多的小型的电影院都发生这种现象。

    国家当初重金购置的放影设备闲置着,影院经理早下海做生意去了。电影院则租给了当地一些不知道什么成分的人。这些人为了牟利,白天放一些二三流的香港烂片,一天五六部循环播放;晚上就以三倍五倍的票价公开的播放a片,敞开了大门什么客人都收,连未成年人也可以随便进入。

    易青有一次和杨娴儿走进这种录像厅体验了一把,就亲眼在银幕的微光下,看见角落里一个穿着高中校服的控制不住自己的男生,半拉半拽着扯着另外一个穿校服的女生。女孩掀起裙子骑在男孩的两腿之间,正在剧烈的耸动。

    这就是改革开放了二十年之后的中国电影。

    易青叹息的在笔记本上又记下了无奈的一笔。

    这又能怪谁呢?怪政府还是怪文艺界?还是怪那些影院的负责人或者怪那些承包电影院放录像的黑心商人?

    国产电影的产量日渐萎缩,拍出来的东西动不动就因为政治原因不通过,弄的创作者的心都凉了;外国的好电影又卡着不让进来,到底中国的老百姓要到哪里支看电影?

    那些自以为上层的人整天怪老百姓欣赏水平太低,可是这样的文化消费状况,一年连盗贴在内看不到三四部电影,你让老百姓去哪里提高欣赏水平?

    一个把“超级女生”和港台言情武侠电视剧当做高级文化消费的国家,一个个拿电视剧的思维去判断一切艺术作品的人群,有什么文化前途可言?还奢谈什么振兴中华文化,振兴电影精神?

    杨娴儿烦躁的拍了拍车门,道:“走吧!别呆在这儿,透不过气了。”

    易青叹了口气,发动了车子,向郊外草原开去。

    电视那千里葱绿的草原,现在即使是在锡林郭勒这种传说中水草服美的地方,也不太容易看到了。

    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实是拿环境换了建设。易青最近老在内蒙境内开车,三角特别深。

    草原沙化越来越严重了。草皮越长越稀,牛羊当然也就越来越瘦。

    锡林郭勒当地最赚钱的大厂,还是那几个日资企业。当年笑容可掬的日本商人,千里迢迢来草原办毛绒场,圈地养羊。优质的羊种投下去,羊毛制品一件件的生产出来,老乡们个个感激的眼泪汪汪的。拿这些太君当救星,歌颂他们带来了技术和资金,带富了牧民家庭。

    十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