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更重,可是少挑点水应该可以的吧。最难的是扁担。
凃奇跑去土藿寨子里找了一根木棒,在搁肩膀那个位置捆了一把草,又在两头磨出两个槽。试了试,似乎没有问题了。然后他又找来一个大小跟原来那个差不多的陶罐。不过新的问题出现了。原来的陶罐为方便套在额头上只有两条带子,但是两条带子吊着陶罐却很容易打晃,很难保持平衡。他只好又去找了两根皮绳将两个陶罐的套索改成3根。
第一次,每个陶罐只装了半罐水,凃奇适应平衡之后发现居然非常轻松,一路飞跑到了地里。第二次,凃奇索性将两只罐子都装满。这样的两个罐子都装满水,也才六七十斤,凃奇那身板经过一冬天的锻炼,已经有一把力气了,居然也能轻松的挑走。这一发现使得他大喜过望。
于是,田野里出现了一道奇景。其他人都是吭哧吭哧地背着一罐水艰难地前进,而凃奇却一次挑满满的两罐水飞跑。很快人们就都发现了凃奇挑水的样子,纷纷过来围观。有几个年轻人还跑来和凃奇比力气,接过凃奇的担子试试自己行不行。这一试就不得了啦。人们发现这样运水的确省力,纷纷学着找扁担和绳子挑水。
这下土藿寨子就遭灾了。木棒不够?那就拆草棚的柱子。绳子不够?那就马上找毛皮做。陶罐不够?多挑几个皮囊也是一样的。
由于运水效率大大提高,播种速度也提高了一倍不止。不过这样一来,翻土的人又忙不过来了。几个带头的人一商量,马上划出一部分去加工翻土工具,再分出一部分人去翻地。翻土的人增加到4人,播种和翻地的速度终于持平。第一天,土藿比原计划的多完成了一半的耕种任务。
扁担成了最大功臣,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只是,这扁担似乎太重了一点。当晚,许多人收工之后纷纷自发的“优化”自己的扁担。这使得第二天她们的耕种速度大大提高。
终于,原以为要5天以上才能完成的土藿春耕,只花了三天半就完成了。各方都皆大欢喜。
这几天在土藿全面了解原始社会的农耕,凃奇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现在是归心似箭。回去后首先要改进木犁。既然土藿人用木锥都能很好的翻土,那么木犁犁口不做成铲形应该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破土作用。铲形犁口翻土效率的确高,但是遇到硬土的时候就很容易损坏。而且由于材质不够坚硬,难以做成锋利的犁口,铲形利口的破土能力不足,承受的破坏力也更大。反正用犁破土之后都要专人捣土,那么为什么不将犁口做成刃口向上的弯刀形呢?这样增强了破土能力,还很好的保护了犁。
只歇息了半天,凃奇就带着南蛮人先回肴族了。他现在急着回去改进木犁,同时赶做一些更实用的扁担和绳子。
由于土藿还有些耕种后的事情要处理,暂时没有跟着凃奇一起去肴族。凃奇提出借土藿用剩的农具和扁担c陶罐一用,土藿人也爽快地同意了,并答应4天后由来帮忙的土藿人带来。同时沛族人也回丰丘准备一下,定于4日后与土藿一起到肴族帮忙。
凃奇等人的提前归来令肴族人大为惊讶。听说土藿和沛族都要带着工具和食物来帮忙,肴族人大为振奋,纷纷准备起吃住用品和农具来。
凃奇来到巢长老的织网工坊,让她把主要人手放在用竹绳织成绳兜套好现有的装水陶罐,又去钻木工坊和造车工坊将所有的造车活动停下来,全力准备春耕农具。
这是肴族第一次耕种那么宽面积的土地,全族上下都非常自觉的配合这次行动。土屋停建了,外出交易停止了,与春耕不相干的制造活动也减少了。
除了准备春耕之外,只有三大活动还在全力进行。第一个是伐木,因为春耕需要很多木制农具。第二个是放牧,把牲畜赶出去自己吃草,可以省点采草的人手。第三个是织草衣。步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