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了心情,“回禀圣上,学生不才,无法为圣上将文臣武将排出一二来,学生日后要学文臣大人们攻略为民,学将军们豪情舍身为国,实则现在学生人微言轻,不敢言论为之国家效力的能人,圣上乃明君,自然能晓审时度势之实效,文臣与武将好比人的左右臂膀,称之左右天平,都是得圣上赏识和圣上专一片为民之心。”先是安静一片,排在文臣前面的欧阳大人,排在欧阳大人之后许多的魏大人,两人都愣住了,这哪里是自己能教出来的人,有没有更了解圣心的人来相较,有没有更会看时势的人来相较,这可是一个才十六岁的少年人说出来的话,老辣又独到。
皇帝看着他久久不语,莫不是徐老三与他说过自己什么话,想来也不可能,徐老三虽然待他如同亲儿子,可庙宇朝堂不是玩笑的,这样的话教不来,这个少年有一颗玲珑心,“欧阳大人、魏大人”。
听见圣上点名,两位往堂前站出来,“圣上。”
皇帝问他们,“你们两个,一个是他的恩师,一个是他的岳父,能否与朕解惑,是否有高人比之你们二人指点他?”皇帝的意思好明显,话里都是他这样想来不是你们教出来的,是不是另有高人于项绍云有更深的启发。
这话怎回答呢,项绍云幼小丧双亲,往上就是祖父母都没有,只有一个姑姑经常扶持项家,欧阳大人是知道的,当年徐三爷第一次带着项绍云到自己面前,自己仿若在他身上看到慧根一般,言谈举止全不似同龄人一般,似乎格外明显,所以就答应了徐三爷要为他授课,之后果然验证的自己的猜想,这是一个值得栽培的好苗子,近三年的时间,自己细心教授,他也细心学,后来、、、、后来他的姑姑要去新河,将他带去,这便进了新河书院,新河书院里面的先生,自己都是打探过的,王老先生是书院的开办人,授课的机会不多,难道因为徐三爷的关系,王老先生给项绍云开了小灶?随后否定,说话说得漂亮和人有见识不是靠人教的,这个教不来,那之后还有谁教他,难道是他的岳父魏大人,或者更离谱一些,难道是去惠州碰上隐山高人,如严子陵般有着倾世之才的高人,是了,惠州都是莽山丛林呢,这个有没有可能呢,转头去看魏大人,不知道魏大人是怎么个看法。
两人想到后来也不知怎么回答皇帝的话,只能求皇帝降罪,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高人相教与项绍云。
皇帝也不纠缠他们,转而问项绍云,“你自幼无双亲,是你姑姑教养你长大?”
项绍云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言论引得朝堂上诸多人的反响,更没有想到皇帝会将他的恩师与岳父唤出来,问他们是否有高人指点自己,他不禁哑然,当然没有啊,哪里有什么高人,就是有,项家也请不到吧,现在又说到自己的身世,不知又是什么,敛了眉眼恭敬回答,“回禀圣上,学生两岁丧父,五岁丧母,祖父也是在五岁时离世,所以自小便养在姑姑膝下,得姑姑教养。”
皇帝思忖,他似想验证一个想法,又似还在求证这个想法的真实性有多少,又问项绍云,“你与你姑父几时的缘分?”
这个、、、貌似有些难回答吧,项绍云本就早熟,项与徐三爷的关系,他早先就懵懵懂懂,但他从来不认为两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真情真意难得,正好他们两人得了,所以自己从来没有细究过往昔的往事,想了想,还是把问题推出去吧,“回禀圣上,学生与姑父头一次见面便是为着寻找先生一事,学生是同一天遇见姑父与欧阳恩师的。”
皇帝有种想大笑的冲动,好,好一个得徐老三真传的‘接班人’,世人都知道徐三爷的妻子是自己求来的,虽有老太君主持,婚书礼聘都无作假,但毕竟没有宗庙宴请亲朋,每一个人不好奇两人的相遇的,不过想猜也不敢乱猜,圣上不是为了取笑,他是为了验证怀疑的高人是不是项,所以才试探是不是因为徐三爷的缘故,毕竟项绍云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