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流》《知音》。
这段时间是杨陆顺有生以来最高兴最轻松的美好时光,在这群青年人里,没有利益纷争c没有高低贵贱,有的只是同样的青春同样的激情,大家醉心于对美好前景的期盼,纷纷用不成熟的语言写下了对生活的展望,有小说c有诗歌,在叶祝同的推荐下,不少作品在南平县文化馆主办的县级刊物《小说诗歌月刊》上发表,远比其他乡镇文化站选送的作品精而多,尤其是杨陆顺回忆大学三年求学经过的《菁菁校园》,更是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c文化馆欧馆长的高度评价
,经欧馆长亲自推荐,《菁菁校园》一文在市级文学刊物上得已发表,只可惜在送选省级文学刊物《小说季刊》时落了选,毕竟杨陆顺的文笔还十分幼稚。这也让杨陆顺激动了很久,处女作品就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还得了一十七元的稿费,虽然一顿请客就花了个干净,但“杨作家”的外号不径而传,不大的新平都知道中学部教师杨陆顺的作品上了市刊。
可在学校的一次例行校务会上,副校长叶盛就点名批评了杨陆顺,说他心浮气躁不安心本职工作,与外单位的人过于往来密切,特别指出外单位的女同志频繁进出他的宿舍,要注意影响,作风问题犯不得!
对于叶副校长的无端猜疑,杨陆顺非常反感,但参加文学小组确实会影响教学,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被误认为有作风问题,他还是接受不了,可他不象从前那样喜怒形于色,只是神情略微严肃,甚至还违心地接受了批评,叶祝同曾教导他:领导的批评一定要接受,哪怕是错误的也要暂时接受,找个合适的时间再去解释,这样比当即反对驳斥要有成效得多!
在座的教师们都还以为会有场好戏看,没想到眼高于顶的杨陆顺居然就这么认了,好象还很虚心,人们心里不免有点鄙夷:原来杨陆顺也就那么点本事,也知道夹起尾巴做人了。
叶盛心里也早想好与他争论的,一看他这么乖巧地认了,也就不再穷寇猛追,还换上副语重心长地口吻说:“杨老师,其实你的文章登上了市刊,也算是为我们新平中学争了光的,现在外面都传我们新平中学出了个杨作家。你是大学生,自然是有才华,但一个人才才华不只能为自己做打算,你的文章写得好,你可以写写你身边的同事,写写我们学校在新时期的新举措嘛,身为集体的一分子,就要全心为集体的荣誉着想。我们教育线也有简报通讯,你可以写点实际的东西
为我们教育线争点荣誉,别替人家文化线做好事了。那文化站的叶站长倒蛮会挖墙角的嘛!”
这个提议立即触动了杨陆顺,他马上就想到了赵翠娥,一个为了支持爱人戊守边疆承担着养育革命后代的典型人物。
于是散会后杨陆顺就伏案挥毫,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写出了篇洋洋两万多字的长篇通讯《平凡而伟大的奉献——记解放军某部战斗英雄的妻子赵翠娥》。他兴奋地把稿子给赵翠娥看,那淳朴的女人看后,急得脸儿通红,连连摇头说:“杨老师,我哪有你写的那么好?我只是做了个妻子c母亲的本分而已,不值得你这样夸奖我的。就别递上去了,我喜欢安安静静地带着囡囡教好学生,真不想再惊动什么县里的领导。”
杨陆顺哪里肯听,他兴致勃勃地把稿子给叶祝同看,还请叶站长帮忙修改润色,叶祝同也深深被稿子里赵翠娥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打动,也很敬佩这位含辛茹苦独自抚育孩子的母亲,当即着手修改,几经易稿,终于投递去了县文教局。
稿子一到县文教局就立即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谁个领导不希望自己单位出优秀典型呢?何况基础教师艰苦的生活又能为文教局争取到更多的财政经费,马局长便把通讯稿子送去了县宣传部,宣传部长被赵翠娥事迹感动,立即把稿件呈到分管意思形态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副书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