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家精英企业和500家精英服务业(包括银行、保险等等)中任CEO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的CEO是大学毕业生。其中19%来自“常青藤”。培养这些CEO最多的还是7所精英大学,依次为:耶鲁、普林斯顿、哈佛、西北大学、康奈尔、哥lún比亚、斯坦福。
高学历、名校的奖赏大,激发了高中生的野心。美国的考试服务业,一下子成为一个富得流油的产业。高中生的学术表现也有所提高。就个人而言,野心是奋斗的开始,也是成功的基石。但就群体而言,野心带来的未必就是成功。特别是当大家都同时有了野心、你发奋我也发奋的时候,马上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式的水涨船高的局面,野心在个人成功中的价值就可能贬值。一个1990年代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希望长大成为企业总裁、工程师、律师、医生、体育明星。但是,根据对2005年的就业预测,在1990年代希望成为律师、法官的高中生,到2005年他们真正成年、开始在这些行业就职时,实际的职务空缺只有这些学生人数的1/5;在作家、艺术家、娱乐圈和体育界中,竞争者比实际位置多出14倍。所以,有些人担心:这些孩子是否野心过度?
野心过度也好,野心勃勃也好,1990年代以来的美国高中生,已经与上两代人大不相同。在未来十到二十年间,他们将构成20-50岁的社会中坚力量,改变美国社会的景观。
首先,美国是一个注重平等的草根社会。而这一代人,从小就一心想往上爬,对自己生长的社区没有太大的承担。他们的理想是成为脱离草根社会的精英。他们的成功可能使一些基层社会失去大量人才。第二,这代人之间竞争惨烈,结果是贫富分化空前之大。如今美国的高考,特别是进入“常青藤”的竞争,已经成为未来成功的通天梯,家长常常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开始加大教育投入。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有钱家庭,就有了巨大的优势。他们可以一年支付两三万美元送孩子上私立学校,支付两万多美元的大学申请咨询费用,以及各种各样昂贵的暑期班、家庭教师,等等。这使得穷家庭的孩子很难与之竞争。
这一代高中生无疑将是美国受的教育最好的一代。同时,他们又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满足chéng rén对他们的要求的一代。他们的生活都围着考试和各种各样的申请转,想方设法让自己被别人接受,而不是挑战既有的权威。他们虽然重视教育,但是动机常常并非是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追寻,而是六位数的工资。1986年,耶鲁毕业班竟有将近一半的毕业生跑到大国际金融集团FirstBoston去〖JP2〗面试。1969-1970年,美国通过资格考试的新律师有19000人,这个数字到1989-1990年就涨到47000人。但是,辛辛苦苦创造知识但工资菲薄的博士却没有人读。从1969-1970年到1989-1990年,美国的博士和本科学士的比例已经从0.064下降到0.04。结果,博士课程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
野心勃勃的青春期(3)
未来的美国,阶层可能不断分化,并且逐渐固定。这代人长大后,不仅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甚至有发展出一个变相的贵族社会的可能。到那个时候,美国也许又需要一场新的社会革命。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1)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大学申请战与社会服务
近几年美国经济转型,制造业没落,服务业崛起,白领工作增加,蓝领阶层乃至工会的势力越来越小。反映到教育上,就是高中生毕业当工人的路几乎没有了,大学入学率急剧上升。2005年秋季,预计有1670万新生进入大学,比5年前增长了120万。美国教育部估计,在8年后,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