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任山见老和尚不说,却也不言语,反而靠着窗摇头晃脑的哼起小调,心道:“这老和尚就爱打机锋,说话留一半。当年,老子在保险公司培训时,就知道这说话说一半比听话听一半憋得更难受。我偏不问,憋死你,看你说不说。”

    其实任山是冤枉虚空了。倒不是虚空故作高深,实是因为,虚空本是达摩院首座,给众僧授课乃是他的工作。这在授经中,抛出线索等待学生提问,正是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虚空这个说话的风格,却正是他的工作习惯。不料今天这线索是抛出了,这个学生却太不配合,不提问也罢,还哼起了小调。

    虚空看了看任山摇头晃脑的模样,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无力感。叹了口气,对任山道:“还想再听吗?”

    任山却是学着虚空,也是长叹一口气道:“大师今天长吁短叹,想必是心中有事。大师若是没有心情说,也不要勉强了,以后再说也罢。”

    虚空看着任山一付奸计得售的贱样,着实无语。摇了摇头,决定不与这小子计较,也不管任山听不听了,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顿悟,悟的乃是道。”

    “道就是天地间的规律。”

    “一滴水、一粒沙,都自有规律。佛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这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这马车颠簸,也有他的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手指自然能随之振动。”

    “一般修行,也能体会一些规律。外家功夫,能体会力量的规律;内家功夫能,体会经脉真气的规律。有人能从风中悟出武功,有人从水中悟出武功。这武当有一门绝技,便是自水流悟得。”说完这话,虚空又看了任山一眼。见任山毫无反应,便继续道:

    “但这些体会,终究是不全面的”

    “这个问题我也是思索良久,才有些认识。人只有通过人体这个皮囊才能感知外部。而人体亦是一世界,虽生于天地,然而也自有规律。故而,只有人体与自然完全契合后,人体才能全面的感受外部世界的规律。而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体也是自成体系,却是不能与外部世界完全契合。而不契合的原因,却是人有自主意识。故佛云,众生皆具如来心,却为妄识所蔽。而道家亦有吾之大患,是吾有身之说。”

    “顿悟是一种状态,这种情况下,人的自主意识处于一种不作为的状态。这种不作为却不是完全不动,而是即动也不动的状态。正如道家所云的“无所为,而无所不为;而佛家所谓不动明王,想亦是此义”。

    任山却接道:“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虚空听了这话,却是沉思良久道:“好一个静止是相对,运动是绝对的。施主大有慧根,与我佛有缘啊。。。。。”

    任山一听这话,心道这老和尚不会想把我拉去做和尚吧,吓得慌忙摆手道:“打住,打住。我喝酒吃肉,贪杯好色,与佛不敢有缘,不敢有缘。。。。。。”

    虚空看他如此,微微一笑,也不在此事再说,继续道:“三十多年前,我随妙谛方丈云游,也是坐在马车上,看着车顶悬挂的一串佛珠,居然入神了,然后感觉自己成了佛珠中的一颗。”

    任山听到这,不由得问了一句:“想必大师是顿悟了,却不知大师悟到了什么?”

    虚空闻言,微微一笑道:“悟到了,也没有悟到”又问任山道:“你昨天悟到了什么?”

    任山仔细想了想道:“好似对内力的理解深了一些,却说不上来是哪里。但若是使出同样的招术,威力要大不少。”

    虚空道:“正是。指尖可以不动,但言语却不能说出为何不动。想来,佛常说的“不可说”也是这个道理。非是不愿说,实际上是无可说。你们道家不也是有句话叫‘道可道,非常道’吗?”

    任山闻言,心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