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水浒中描写的梁山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种口号,在后世看来是他们心无大志一心想被招安的具体表现,可深入一步去想,眼下的大宋朝虽然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困苦,但毕竟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历史上每次农民起义轰轰烈烈的时代,都是因为朝廷压榨的太过残暴,根本不顾百姓死活,再叠加大的天灾,比如大洪水大旱灾,导致赤地千地,百姓根本没有活路了,才会选择拼死一搏。

    而眼下的大宋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别说现在,就连以后的南宋百年时间,也没有发生过成规模的农民起义现象,大宋统治者对百姓的治理,大的方面来说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换句话讲,只要没到那种大规模发生人吃人现象的地步,就不具备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条件。

    老百姓只要能有口饭吃,绝大多数人都是不会轻易造反的,毕竟皇权正统的心理暗示早已经过一代代人的思想教育,深深印入每一个百姓的血脉中,造反打皇帝,历史上真正通过农民起义取得政权的有几个呢?

    答案是一个都没有。

    朱元璋的成功可不能算在内,因为那时候打的旗号是驱除鞑奴,是一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生死决战。

    所以方浩绝对不会因为自己是来自后世,掌握了一些这个时代不具备的见识与技能,就敢狂妄自大的想去推翻朝廷,自己当皇帝。

    他要真的这么想了,那就真的是在穿越的过程中不小心脑袋被门挤了。

    所以,方浩最现实的想法就是,先掌握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强大军事力量,然后在与官府的对抗中一次次将官府打怕了,打服了,最后迫使朝廷开出最优惠的条件坐到谈判桌上来。

    方浩意向中的的谈判结果也很明确,就是要继续保持自己对这支军事力量的完全控制权,任何企图拆散c分化和削弱的行为都不能被接受。

    只有这支军事力量牢牢被自己掌握,自己和自己在意的兄弟们的安全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才能对胆敢窥视他安全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威慑。

    他没有对皇帝的忠心,他可不想某一天自己被奸臣弄到风波亭受那莫须有的断头刀。

    其二,他虽然没有对皇帝的忠心,但他有着浓烈的对民族对国家的忠心,所以他的战场就要移到大宋边界,他要用自己的热血来为华夏这个即将陷入深渊的民族争取,争取避免沉沦,避免灾祸,避免异族入侵的机会。

    向北,一路向北,方浩的目光随着心神,越过大王峰,越过东平府,越过大名府,越过真定府,再往北,那里就是燕云十六州了吧?

    大宋自立国以来便殚心竭虑想收回的领地,那是中原民族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最大屏障,然而至大宋灭亡,这个梦想都没能实现。

    现在是宣和元年七月,大宋最强大的敌人已经逐步壮大,那个白山黑水间茹毛饮血的野蛮民族即将成长为大宋臣民的噩梦。

    明年,金军就要攻破大辽的上京临潢府,曾经强大无比的大辽国奄奄一息,已进入垂死挣扎的时期。

    然而,就在这唇亡齿寒的关键时刻,大宋朝廷昏庸的徽宗皇帝与官僚们怀着对燕云十六州无与伦比的空想,毅然做出一个臭到家的决定,联金灭辽。

    辽国虽然欺负了大宋这么多年,可辽国从来就没有生出灭宋之心啊,反而对宋朝的文化格外仰慕,只靠一个澶渊之盟就与大宋维持了百年和平,大辽不但是大宋吵吵闹闹的朋友,更是将大宋隔绝在野蛮民族屠刀下的坚实屏障。

    历史的脚步以他独有的节奏在缓缓前行,让人没有任何后悔的机会,五年后,即1125年,大辽灭国,金军的铁蹄踏到大宋边境,贪婪地窥视着锦绣中原。

    而大宋联合金朝的结果是,被人耍了,燕云十六州只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