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族侗族少数名族聚集地。如果说来贵州旅游主要看自然景区,那来这里倒是可以多一条,原生态的苗族风情文化。其实仅仅是路过州府,就已经能看到一些衣着苗族服饰的人在大街上走了。

    从州府到榕山县,会路过西江,雷山县,在黔东南来说都是比较出名的景点。

    西江这个千户苗寨被誉为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也是今晚将要入住的地方。而雷山县是以雷公山原始风景区出名,景区内有山有水有瀑布。

    这并不是最近的路线,但对旅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从榕山县再过去不远还有一个苗族村寨岜沙也是很出名的,被称为最后的火器部落,他们携带qiāng支进行狩猎和仪式是被国家允许的,也是唯一的。

    但让这个苗寨火过一段时间的不是这点,而是当年网上流传的“史上最牛剃头”,用镰刀剃头就是出于此地。

    小石也是苗族人,而且石姓在贵州苗族来说是个大姓,但小石本人却对苗族文化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因为几乎都被汉化了。他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学的也是普通话,虽然对传统民族服饰见了不少,但真当徐子皓问起传说中的苗族蛊术,苗疆奇dú,他却也说不出个一二三,还不如之前那位美女导游知道得多。

    他父亲是侗族,母亲是苗族,可是为了方便jiāo流,说得全是汉语,而且是贵州方言。于是到了他这辈也就一门少数民族语言没学会。而且这种传统文化的保留也愈发薄弱,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小石连方言都不对自己的孩子说,家里都是说的蹩脚的普通话,就像有的人已经从小教孩子英语了一样,普通话在这里仿佛也成了一块敲门砖。于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少数名族,大多数也都被汉化了。

    在当地几位公司高管的陪同下,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早已被渲染得极为神秘的西江苗寨。

    苗寨依山而建,连成一大片,覆盖了整座山的一面,拼接十分紧凑,蔚为壮观。所有的房屋都是老式木墙瓦顶的苗族建筑,置身其中有种回到一两百年前的感觉。

    道路都是由鹅卵石铺成,宽的地方能通汽车,窄的地方却只能一人通过。从下往上都是石阶小路,因为密集,从外面看上去,就像是一家叠在一家上面。

    山脚下有个广场,其格局外貌颇有古时祭司用的广场有那么些许神似。前方有两座石牛,这是苗族的图腾。而现在这里多是用来表演节目,演员衣着苗族服饰载歌载舞。据说到夜里,还会举行集体活动,邀上游客共同跳舞。

    在山寨的最外围还有一条河流环绕,标准的依山傍水,高档绿化。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绝对不像有些房产商,小区旁边有条臭水沟,后面有几个坟包子,小区内还有一大片不想花钱装饰的杂草地就敢用这词。

    进入山寨需要通过这条河,河上有几座石拱桥,但桥上都搭建着长廊般的木瓦顶棚,可以遮风挡雨,两旁亦有护栏和座位,可以做在上面歇息吹和风,这便是风雨桥。

    但最靠里的那座桥上不让通车,仔细一看,桥上已经摆了长桌,横跨整座桥,足有二十多米。上面已经摆满了各色菜肴。

    经解释才知道,这是长桌饭,远方的客人来到苗族,无论多少人,都是坐在一起吃饭,家里摆不下就搬到外面,摆成长桌,桌子越长,客人地位越尊贵。这次也是刚好赶上这里在举办一个宣传会,所以才会有如此隆重的接待。

    在苗寨的大路上转了一圈,也拍了不少照片,徐子皓等人被带进一家苗家餐馆。还未进门就已经两位衣着全身苗族服饰的姑娘拦在门口。

    姑娘的衣服上是苗族刺绣,头顶银饰,牛角的形状,还配有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银铃,全身戴银。而且这种银饰由于都是几十年的老师傅纯手工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