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明就又是一番局面。
“跟我好好说说,你这个试点改革,它到底要做的是什么?”老jiān巨猾的申时行一眼就指出了试点改革的目的所在。
老朱笑了笑:“其实就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申时行突然浑身颤抖不已,激动起来!
难怪他觉得这个试点改革似曾相识!这不就是阳明先生的心学精髓所在吗?!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
他从小的目标就是做圣贤,所以他父亲平生二次打他:第一次是在他要求向皇讨兵,去征伐鞑靼的时候,父亲王华愣了半晌,随手拿起一本砸在了他的头:“让你小子狂!”
第二次是他对父亲说我想做圣贤的时候,父亲王华想也没想直接劈脸给了他一耳光:完了完了,我王家百世英名眼看着就要毁在这个小兔崽子身!
但王守仁并没有选择放弃,他还是选择了这条路,首先要做的就是悟道。因为他相信,只要懂得了道,这天下万物便可掌握于自己手中。道这个东西比较晦涩难懂,简单点说!
一、道是个稀罕玩意儿,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
二、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工种,悟道之后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三、悟道是很难的,能够悟道的人是很牛的。
就这么多,其实我也是不大明白
其实这已经属于古代哲学的范围,王守仁大兄弟为了这个所谓的道,曾经苦恼了很久很久。
在悟道的过程中,他病倒了,并且对朱熹的圣贤之语产生了疑惑:他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
在随后几年,几次会试他都没有考到一个好的结果。于是备受填鸭式教育折磨的王守仁决定放弃了。房苦读有什么用?还是熟习韬略才是报国之道。于是他又开始习武,学习兵。
第三次会试,居然中了!而且还是二甲!
然后王守仁被发配到工部,也就是现在的城乡建设部,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明公务员。但是他在这种每天不停重复的生活里却觉得痛苦,觉得没有激情其实现在很多人也是这么个想法。
在穷极无聊之时,他在大脑里还是思索着朱熹的那些圣人言。慢慢地,他感觉到,朱熹的那些圣人言中存在着巨大缺陷:存天理,去人yù。通俗点说,就是为了心中所追求的崇高道德,可以去掉人xìng中最基本的**。
但是在一座寺庙里,和一位禅师对话后,他对朱熹的话越来越觉得怀疑。因为他问哪个禅师,还有家人吗?想她吗?禅师低下了头说有,是母亲,怎能不想啊!王守仁就说道,这没有什么可丢人的,想念自己的母亲,此乃人之本xìng啊!
禅师哭了。第二天就请辞还俗回家,探望自己已多年未见的母亲。
王守仁从此悟道了人生的一条真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理由,人xìng都是绝对不会泯灭的,它会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第六十九章
从那一刻起,王守仁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怀疑:朱熹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他开始明白,人xìng本恶,就意味着它还有善良的一面。以人xìng本恶为由,就绝对地压制人xìng,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不过很快他就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场大挫折:他为戴铣伸冤,并且大骂刘瑾是权jiān。后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被刘瑾打了四十大板后流放到贵州的龙场驿当驿长,其实就是龙场招待所所长。
王守仁当然不会去那种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受罪,半途中就逃之夭夭了。
但是父亲王华并没有骂他,而是赞扬他这件事做的好,做得对,这才是我大明官员该做的事情!而且还劝他,既然是朝廷让你去贵州,那你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