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等云记的内部‘会议’开完,也差不多到了该开门的时间,米铺的伙计们纷纷赶回去,而唐云瑾也在和云霄说了一声以后离开了酒铺赶往杨家班。

    回来以后又是云记又是唐家的事,她除了头天让人捎信儿过去,自己还没亲自去一趟呢,杨家班那边戏本的收益也有阵子没拿了,估计攒了不少,没个三万也该有两万多吧?

    提到杨家班戏本分成这方面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的收益,其实也很出乎唐云瑾的预料,她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靠着卖戏本赚大头,纯粹当做是一种赚外快的副业,多一点最好,少一点也无所谓。也因此,当初很大方地只提出自己要百分之一的分成比例。

    可杨家兄弟也不是那么鼠目寸光的人,比起眼前能得到的利益和名气,他们更清楚唐云瑾的戏本的价值,头一两个月的收益和现在完全是天壤之别,随着浮云先生名气的增加,他们每一场戏赚到的钱都是原来的近十倍,赚到的钱是他们这辈子都不曾见过的多!

    可以这么说,没有唐云瑾就没有现在的杨家班,如此,他们要是还只让唐云瑾得到他们收益的百分之一,那就是他们不知感恩在坑唐云瑾了。因此,在最初的三个月以后,他们就商量把唐云瑾的分成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十,同时,唐云瑾也给他们承诺,只要他们彼此的理念不会改变,继续保持目前的良好合作关系,不论何时,她的戏本都会优先给予杨家班,就算会卖给其他戏班子,价格上也会是杨家班的数倍,没有其他戏班子能得到和杨家班同等的待遇和特权。

    如此,唐云瑾能得到更多的外快,杨家班也能更加放心以后他们戏班子的发展,算是双赢。

    过去百分之一的分成时每次结账唐云瑾尚且能拿两三千两,那么如今百分之十,有个两三万两也就无可厚非了。

    剩下的九成全归戏班子所有,差不多接近二十万两,这数据乍听之下相当骇人,试想想,云记开张到现在近十个月了,唐云瑾手里的二十万两当中一大半是靠着云记来的,但还有一部分是戏班子的分成,卖其他东西以及给景家作坊酿酒,还有最好那卖出五万两的百年人参酒所得。而杨家班却能在短短数月内就捞金二十万?说出来吓死人,安家班的人听了可能都要吓掉下巴。

    但实际上,杨家班真正的净利润却是要比这少上许多。那么大的戏班子,成本能少吗?如今的杨家班人数比刚到洛水镇时增加了三倍以上,那么多人要养活,戏班子住的大院和戏台需要的钱,请‘外援’的钱,给戏班子的人支付的工钱,还有各种戏里需要用的道具,戏服等等成本加在一起就要花去差不多六成,十多万两,这才是真正吓死人的数据,这其中有近三成是给各个有名气的角儿们,零零咋咋加起来差不多二十来个人,平均下来一人也能得上两三千两。而这些角儿们平日里也是大手大脚地享受惯了,穿金戴银地最后剩下的钱估计也就几百两。女王崛起之国色倾城

    说的有点远了,总之,最后戏班子这边能剩下的大约只有三成左右,差不多七八万两,这些钱最后就会被杨家兄弟拿在手里,也是他们准备等到回凌城以后用于发展杨家班所用的启动资金。

    在洛水镇花销都如此之大,到了凌城肯定各方面用钱的地方会更多,更贵,算起来这些钱真不算多,越大的地方,戏班子的花销就会越多,因为有钱人多,他们喜欢看戏是一回事,人家看也看档次,服装道具也都要用更好的材料做,就像安家班专用他们自己的好衣料一样。

    杨家班虽然不太可能像安家那么奢侈,用昂贵得给显贵们穿的布匹衣料却只用来做不常穿的戏服,但花销上肯定也是翻倍地增长,可能到凌城找合适的场地安顿戏班子,打点各方面,他们手里的钱一两个月就花光了。

    所以说,在这个时代开戏班子,或者说是唱戏这一行当真是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