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得旁观。
幸福的家庭总有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不了解的人都像是听故事一样,故事套着故事。有时候你看社会新闻,没血缘的两个人可以做到不离不弃,而有时候,你也能看到,有血缘的人都在形同陌路。
血浓于水,这句话并不适用在任何地方。
“你家人说你的话,你听听也就过去了,不用往心里记。以后做什么,小心一些,毕业就好了,”暖暖母亲替她捋顺额头的刘海,“高中毕业,进了大学,你就可以靠自己了。暖暖爷爷让我告诉你,他十岁父母就都不在了,也好好活到现在,这些都不算什么。”
纪忆看看暖暖母亲:
“谢谢阿姨。”
纪忆回到宿舍,收拾行李。她将一个月的日用品都塞到床底下的木箱子里,看看表,时间还早,还来得及去趟301。如此想着,就在高三楼层越来越热闹的时候,离开了宿舍楼。
宿舍楼阿姨看到纪忆,马上就跑出来给了她一大包晒干的红枣:“这个脆甜脆甜的,补血。”纪忆看阿姨的眼神,明白她是知道年前的事,想安慰自己,她连连道谢。接过来塞进自己书包里,匆匆跑了。
到了医院,季成阳这楼病区的护士很快认出她来,也就没阻拦她入内。
纪忆沿着走廊走进去,转弯过来,发现季成阳的病房门是虚掩的。似乎每次来,他这里都有探病的人。她刚要推门,就透过虚掩的门,看到套间外间的沙发上坐着一个短发年轻女人,背对着她,在和同坐沙发上的季成阳说话。
浅棕色的沙发上,他的身体因为沙发的软绵而深深沉入其中,去认真听身边人说话,他手里握着透明的玻璃杯,食指还在无意识地摩挲着玻璃杯的外壁。
除了那手指细微的动作,整个人安静的……仿佛已不属于这个空间。
本该是穿走战火硝烟中的人,本应有一双能望穿你的眼睛,此时此刻却在这里消磨时光。可他仍如此坦然,他对命运,有着超乎自身年龄的坦然。
“我一直想做瑞克埃金森的专题。”年轻女人说。
“让我猜猜你们会介绍什么,”季成阳似乎对这个话题有些兴趣,起码他有说下去的yù望,“他擅长写报告文学,有本关于西点军校的《长长的灰色线》,还有本是涉及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叫《十字军》,都是畅销书。”
他的声音仍旧如常,冷且静。
“嗯,这些我都查过资料了,还有呢?”
“还有?”季成阳沉吟,“我知道的,你都能查到,这个人,不止喜欢写战争题材的报告文学,本身就是个不错的记者。海湾战争的王牌记者,华盛顿邮报驻柏林的首席记者,然后是华盛顿邮报的副总编辑。”
纪忆想敲门进去,可又怕打断他们如同工作一样的谈话,就转而在门口慢慢踱步。
“他父亲也是个军人,”那个女人也笑,似乎心情非常愉悦,“和你一样。”
季成阳未接上这个话题。
他继续说:“他82和99年获了两次普利策新闻报道奖,可惜现在已经02年了,再说两三年前的事,不会有什么新鲜感。”
“所以才和你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一些的说法。”
“新鲜的?比如,可以大胆做个预测……他应该还会第三次获普利策的奖,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很符合普利策那些评选委员的胃口。”
“你就这么肯定?”女人的声音带着笑意,继续刚才的话题,“他能再拿普利策?”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想他这两年就会再次获奖。”
纪忆听着这些话,觉得季成阳离自己很远。
他是专业的,职业的,让人尊重的。即便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