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司马子如的答记者问,弄得高欢和娄太妃二老也是老泪纵横。高欢当众向娄太妃道歉:“都怪我错听了丫环的诬告,错怪了结发妻子,我保证今后改邪归正,再不犯类似的错误。”高王亦庄亦谐的尽情表演,逗得与会记者哄堂大笑。

    高王的表演还不算幽默的,还有更幽默的事情的后头。

    娄太妃接受了丈夫的道歉,过去一把搂住大儿子,哭成泪人儿:“我儿谨记子如大叔的恩德,若非大叔施以援手,你不知还要背好久的黑锅。今后凡事要坚强,宁折不弯。”

    老妈妈的意思就是要儿子以后遇到此类事情咬死不认账,要儿子记住那句名言: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专门陪同记者出席招待会的司马消难是个好出风头的小鲜肉,一把拉住高澄,故作严肃地大声说:“你世子就是眼光太高了,人家郑玉姑娘主动投怀送抱,你忘记了‘见事不掺,必是老憨’的古训。我看你就是精神文明学得好,硬要成为当代的柳下惠,害得人家郑玉姑娘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单相思受害者,既然自己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所以就要诬告你,别怪姑奶奶太绝情了。”后面是一段绘声绘色的京剧锣鼓。

    司马消难的滑稽表演,引有满堂喝彩,就连往常不太喜欢此人的娄太妃,也向高欢投去赞许的目光。

    这场悲喜剧的效果赛过莎士比亚的苦情剧《哈姆雷特》。全场的文武官员看着高王父子和哭成泪人的娄太妃,尽都唏嘘叹息,纷纷赞同高澄的有感而发,点头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女子是小人,却是谁也离不开的小人,一个家庭如此,有时一个国家也如此。

    听了司马子如的案情通报,高欢当即命令在大丞相府设宴,把记者发布会变成酒宴招待会,记者们有了扯人眼球的新闻稿,又还能大饱口福,尽都在欢呼声中搂着各级官员的肩膀步入宴会厅。酒席宴上,高欢频频举杯:“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

    司马子如为高欢消难,一激动之下,高欢就当廷宣布将小女儿高莲嫁给司马子如的公子司马消难。这一消息,自然又引起满堂喝采,为表示庆祝,各人端起美酒猛灌。

    也是应了那句经典的老话:冲动是魔鬼。高欢也没认真想想,司马消难小小年纪就敢在后妈怀中插一腿,足见此人是不忠不信不仁不义之徒。高欢把小女儿托付给这样的登徒子,实在太欠考虑。不管他颜值多高、文采多好,高小姐到此人手中有的是罪受。后来,高莲的一生果然如此。宴后,高欢不仅赠送了小女儿,还赐予司马子如黄金一百三十斤,世子高澄也赐以良马五十匹,以酬谢救命之恩。

    临别,司马子如说出了自己唯一的请求:“随我办案的高妙,此人审案、笔录都很有一套,我要带他去邺都,委以重任。”高欢当然允许,指示高妙跟随司马子如返回邺城。

    司马子如带着两名警卫员,驮着受赏的黄金,牵着五十匹良马返回邺都。还在半路上,就派人回来向高欢报告说:“高妙见财起意,半路上欲携带黄金逃跑,被老夫斩杀于荒野。”

    高欢听后,唏嘘叹息:“没想到平时老实忠厚的高妙,居然会见财起意,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呐。”

    高澄听了司马子如的报案,也是假装叹息,明晓得司马子如是杀人灭口,心中暗暗佩服:真是如司马先生所说的:人人都有丑,不露是高手。一场惊天大案,轰动一时的丑闻,就这样被问案高手化之于无形,真是踏雪无痕。

    尔朱艳姬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出席记者招待会,本以为可以看高澄、郑大车的笑话,哪晓得事情的结果让她大跌眼镜,偷情撒欢居然以这样的结果收场,这让首先发现偷情一事的尔朱艳姬看得心痒难禁,一种赌气也要偷情的以身试法,在心里如野草一样疯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